

近日,永泰县盖洋乡碓头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内,一簇簇胖墩墩的赤松茸破土而出,一片丰收景象映入眼帘。
赤松茸又称姬松茸、粗腿菇、球盖菇,是一种高端食用菌,其鲜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2022年,碓头村派人到古田考察学习,发现当地种植的食用菌赤松茸广受大众喜爱。
“回村后,我立即请来了省农科院专家。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我们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十分适宜赤松茸的生长。同年10月,我便从古田引进该品种,利用村集体生态林,开启了赤松茸林下种植之路。”碓头村赤松茸种植基地负责人叶义勇说。
由于赤松茸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从种植到采摘,整个过程都不能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其菌床也是合理利用水稻秸秆等制作而成。今年基地还采取人为半干预的方式,控制土壤水分,赤松茸品质、产量比去年都有了较大提升,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根据品质售价在24元/公斤~110元/公斤。
据介绍,林下种植赤松茸还为碓头村2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记者 叶欣童 通讯员 张凌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