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马亲 两岸情 >> 同根同源情谊深

悠悠学子心 浓浓两岸情——从福州台湾会馆看光阴流转中的两岸交融故事

2024-05-28 08:17:32来源:福州日报

悠悠学子心 浓浓两岸情——从福州台湾会馆看光阴流转中的两岸交融故事台湾学子在福州台湾会馆了解科举文化及闽台渊源。记者 林双伟 摄

100多年前,它是台湾士子跨过台湾海峡,来榕参加乡试的下榻之所。

100多年后的今天,择址复建的台湾会馆,成为榕台同胞增进乡情乡谊、共诉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

27日,位于三坊七巷黄巷的台湾会馆内,正举行“闽台名家书画精品展”,观展市民和游客三五成群,认真欣赏展出的书画作品,一位老人带着孩子,指着一幅幅山水画,耐心地讲解闽台交流交往的悠久历史。

岁月往复,记忆不改。福州台湾会馆承载着两岸同宗同文、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如今更助力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通过举办各类交流交往活动,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开拓新思路,提供新动力。

寻根

再现台湾士子

来榕应试历史

步入台湾会馆,插屏门上,鱼跃龙门、蟾宫折桂的浮雕栩栩如生,让人回想起当年士子应试中举的喜庆场面;中堂之上,林则徐手书的“为国求贤”牌匾,仿佛将人带回到那段历史长河中。殷切期许的背后,也透露出台湾士子身上同样深厚的报国情怀。

“闽海钟声启发性灵数百载,中华文运绵延道统五千年”,会馆中的这副楹联,道出了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设府,隶属福建,开始设立官学,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台湾秀才须赴省城福州参加乡试,中举后可赴京师参加来年会试。

当年是出于何种目的,在福州建立台湾会馆?

明清两代,乡试每三年一次,一般在8月举行,为了避开台风季节,台湾士子通常三四月就要抵达福州,直到九月放榜后才返回台湾。为解决这期间台湾学子的居住难题,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刘璈,于1883年筹集1.5万两白银在福州贡院附近(今鼓楼区中山路附近)购地,兴建了台南、台北两郡试馆,可供300余人居住。同时,提银3000两,在北京购建台湾会馆,供台湾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时暂住。

“北京的台湾会馆,与福州的台湾会馆,是同时兴建的,可谓姊妹馆。”福州台湾会馆负责人、福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秘书长蔡华说,“福州的台湾会馆,原址已不存,福州市于2018年在黄巷51号和麒麟弄3号择址复建。大家现在看到的台湾会馆,于2020年11月1日落成揭牌。”

如今,台湾会馆面向公众开放,在历史主题展区,详尽展现了闽台科举制度的渊源、榕台民众交流交往历史。其中许多细节,让当年的历史变得生动可感。比如,在“纪游抒怀”一栏,观众可以看到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当年三次来榕参加乡试的故事。

“100多年前,每到乡试之年,福州城内的台湾会馆都会接待前来应试的台湾学子,两岸学子拜师访友、共读经典的景象,如今都在馆内的展览中得以生动再现。”蔡华说。

交融

两岸青年学子

续写交流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会馆是做什么的吗?”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台湾教师陈昭志,跟孩子们讲起了台湾士子跨海应试的故事,但地点不是在台湾会馆,而是在一所乡村小学。

讲故事的场景,从会馆延伸到课堂,源于台湾会馆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建的“连江、连海、连两岸”项目。

去年开始,陈昭志定期带队前往连江县实验小学可门港分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离海不远,每当路过海边,他总是想:连江与马祖一水相连,为什么不能把福马两地,甚至两岸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整合两岸资源需要一个平台,陈昭志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台湾会馆。

回忆起初到台湾会馆时的场景,站在台湾士子们“赴考应试”的动态画卷前,让同样跨海来到北京大学求学的陈昭志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教育者,他深感这段历史不仅仅是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

于是,他开始在教学中引入台湾会馆的内容。在他开设的《闽台教育比较研究》研究生课程中,他带领学生到台湾会馆开展研学活动;在《大学生服务性劳动》校外实践系列课程中,他带领学生前往台湾会馆进行劳动实践。

在陈昭志牵头下,今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福州台湾会馆举行共建教育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教育实践基地以“连江·连海·连两岸——闽台‘校·家·社·馆’文教协同育人”为共建主题,面向两岸教育硕士生、本科师范生以及福马中小学生持续开展文教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步入福州台湾会馆,仿佛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场所——100多年前,这里是台湾士子参加乡试和进京会试的“中转站”;如今,这里已成为两岸青年学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

新路

书写可亲可感

融合发展新篇

除了赓续文脉,在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交流外,台湾会馆在新的时代,承担起新的使命,在更多领域、更多层次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成为榕台交流的重要场所。

27日,记者刚走进福州台湾会馆,就看见台胞陈奕勋站在插屏门背后,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我今天来这里参观闽台名家书画精品展,没想到看见了‘台胞台企出入境服务点’的牌子。”他惊喜地说,通过扫描现场的二维码,只需几秒钟,就能在手机上打开预约办理页面。界面简洁明了,提供了来往大陆通行证签发、定居证明签发、居住证申领等业务的详细信息和预约选项。

“台胞来这里参观时,如果想办理相关业务,可扫码预约,如有疑问还可找现场工作人员咨询。”蔡华说,这虽然是小小举措,却方便了许多台胞。

随着视线向左移动,各式整齐排列的牌匾挂满了整堵墙。这些牌匾不仅是台湾会馆开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见证,也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交流合作的可能性。

首先映入眼帘的台湾会馆与各单位、协会以及学校成立的交流基地牌匾。每年,会馆都会举办众多交流活动。自2020年11月揭牌以来,福州台湾会馆已接待两岸同胞参观超44万人次。

今年海交会期间,福州台湾会馆内特别设置了马祖产业合作推介区,展示马祖酒厂的发展历程、马祖高粱酒的制作过程以及马祖的创意伴手礼,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之后,金门方面也想在馆里设置产业合作推介区。”蔡华说,接下来,台湾会馆将认真考虑这一建议,推进开设马祖、金门产业合作推介区,将两地美食美景等推介给更多大陆同胞。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断开拓的融合思路、愈发紧密的交流交往,福州台湾会馆将以其百年来历久弥新的“台湾味”,在新的融合发展浪潮中发挥独特作用。“淡江水连闽江水,龟山云接鼓山云”,一个又一个两岸融合发展故事,将在福州台湾会馆接续上演,代代相传。(记者 林玉和 唐蔚嫱)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