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围绕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唱好农业“山海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8.7万吨以上。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大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包括优化畜牧生产结构,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3.5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数量稳定在100个以上;加强特色油料生产,优化果树品种结构、熟期结构,鼓励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冬春设施蔬菜、夏秋高山反季节蔬菜,全年蔬菜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鼓励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果、林茶、林菌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加快深远海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秀屿1号”等深远海养殖装备调试运行,尽快投产养殖大黄鱼等高值水产品种。
莆田还强化种业振兴和科技支撑,加强莆田“四大名果”(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两黑畜禽”(丝羽乌骨鸡、莆田黑猪)“四大贝苗”(花蛤、鲍鱼、牡蛎、双线紫蛤)等传统优质种源保护和利用,持续推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设施装备,推广适合莆田应用的农机具,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媒体记者 朱金山)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