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莆田以绿色经济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木兰陂水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建筑外观取自篆书“水”的字形,建成后将开展水利展览、培训、研学等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水文化。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木兰溪治理实践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获水利工程最高奖“大禹奖”;木兰溪全流域国土绿化项目入选全国试点;木兰溪防洪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湄洲岛、南日岛荣获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称号;百威雪津上榜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并再度上榜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
绿色,是莆田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经济社会进步最强劲的动能。出台了《莆田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向着生产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逐步靠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138家绿色经济重点企业占规上工业以上总产值比重达33.2%,位列重点产业链第二名;累计税收32.43亿元,位列重点产业链第一名,同比增长244.7%。
逐“绿”前行
传统产业“吐新绿”
提起酿酒,“用水量大”是人们对这一产业的固有印象。而在位于涵江区的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却打破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行业的“偏见”。
“100%蒸汽冷凝水回收,100%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实现全部用水循环利用,年可节水90多万吨,是国家水效领跑者企业。”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目前酿造每吨酒的水耗仅为2吨,远远低于每吨酒水耗4吨的国家节水型企业啤酒行业标准,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这座世界级智慧低碳工厂还把“绿色”渗透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千方百计降低总体能耗,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大化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为企业增添国际竞争力。
从空中俯瞰厂区全貌,蓝色的巨大厂房屋顶分布着全省单体最大的光伏项目,覆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年发电量为1600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196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
像这样主动“逐绿”的工厂在全市不胜枚举。除了“老牌”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三棵树外,去年,莆田新增华峰新材料、赛隆科技、祥恒包装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才子服饰、依吨多层电路、华源工贸等6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莆田高新区和湄洲湾国投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获奖数量全省第一;华林经开区等获评省级绿色园区,经济增长“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
永荣科技有限公司是莆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之一,配备有自备热电站、硫酸、双氧水、空分制氮、制氢及合成氨等装置,在实现集约集成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还能做到资源循环利用。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发烟硫酸尾气治理、焚烧装置、火炬系统等先进的环保设施,公司“三废”排放优于环保要求,还能进行能源互供和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仅废液废气焚烧炉烟气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每年就能产生经济效益1120万元,年节约标准煤约6078吨。
不仅如此,该公司自主研发出“水合法环己酮耦合工艺”,建设了全球首套18万吨/年环己烷脱氢装置,将难以处理的环己烷转化为原料苯和氢气,实现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原料的生产闭环。目前,全市已创建黄石工业园区等5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双驰实业等21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仙游经开区入选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
向“绿”而行 点“绿”成金成效显
莆田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近年来,莆田大力推进花蛤、鲍鱼、牡蛎、双线紫蛤“四大贝苗”种业创新和水产养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碳汇渔业发展新业态,逐步构建以绿色养殖、绿色交易促进渔民渔企增产增收的新模式。
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兴化湾海域的1.5万亩林蚝生蚝养殖基地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该基地养殖的“林蚝”牌生蚝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还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渔业博览会金奖产品。2022年,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由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生成,为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方向。
不仅如此,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同样落地莆田,切实把“生态绿”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疙瘩”。
在发展碳汇渔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将泡沫渔排和泡沫浮球分别升级为环保型塑胶养殖渔排和塑胶浮球,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莆田的风能资源也是“全国少有、全省最优”。近年来,莆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三川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莆田。
全力发展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截至去年底,全市发电量269.54亿度,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22.34亿度,特别是光伏发电4.44亿度,增长201.2%。
绿色与产业并举,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红利。建立农业品牌培育库,认定19家企业入库2023年首批莆田市农业品牌培育库。以“三品一标”建设加快农业品牌提升,先后培植12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仅2023年就新增了8个。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红太阳和方家铺子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兴达饲料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与“绿”同行 绿色生活“低碳化”
木兰溪流淌着独特的千年文脉,也铺展着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木兰溪十里风光带一期工程西起城港大桥,东至木兰溪大桥,总长6.9公里,包括“一溪一岸一滩”生态治理工程,以及滩地公园、八二一人民公园及治水英雄园三个重要节点公园工程。随着三个节点公园的完工,城市生活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掩映生辉,不仅提升了城市魅力、城市品位,更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依托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水上巴士”穿越城市绿心,带着游客领略荔林水乡风貌,近距离感受绿色生态保护的成果和意义。
间绿透绿,显山露水。莆田重点实施凤凰福道、泗华郊野公园等民生类园林绿化工程,让“300米见绿、500米见园、5分钟进绿道”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北起东圳水库、南至木兰陂的凤凰福道,是莆田首条53公里环城福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木兰溪“十里风光带”、绶溪绿心绿道等实现连接贯通。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100%。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全市共生产绿色建材1.9亿块标准砖,共有20个建材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比例达63%。
积极推行绿色交通,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97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1万辆,累计租借次数突破1.33亿次,总骑行公里数3.5亿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量6.5万吨,节省燃油2846万升,相当于种植358万棵树。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增加至91.23%,在册巡游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车辆分别占比100%、99.5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木兰溪治理25周年。当前,木兰溪“十里风光带”项目之一、福建省水利博物馆主要建筑木兰陂水文化展示中心正稳步推进建设,木兰溪南岸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工程、木兰溪绶溪片区综合治理及品质提升项目、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项目被列入2024年省重点项目名单,莆田正以“咬定绿水青山”的精气神全面推进绿色经济与生态和美共生共荣。
以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为目标,莆田绿色经济产业正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木兰溪流域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和绿色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奏响全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琴瑟和鸣”的新乐章。
短评
让莆田因绿而美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莆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广应用绿色产品、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近年来,莆田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资源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新形势下,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用绿色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绿色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让莆田因绿而美,向绿而强。(全媒体记者 蔡蕊)
- 绿色经济人才项目对接会举行(2022-12-03 08:20:21)
- 喜迎二十大|福建:绿色经济 驭势腾飞(2022-10-10 08:19:24)
-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来榕调研绿色经济(2022-07-13 23:25:05)
- 厦门市首批百家绿色融资企业及项目发布(2022-06-23 09:11:22)
- 福建启动“碳汇科技助农巾帼行”活动(2021-10-08 09:46:17)
- 绿色,经济发展的唯一选项(2018-06-19 08:34:5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