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博物馆里的新故事
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我国各地博物馆按照总书记要求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强调】
见证文明赓续的鎏金铜蚕、展现精湛技艺的杜虎符、实证文化交融的金怪兽……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正式开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等多个展陈静待观众。
博物馆组织专业力量深度研究,打破以时间为序的展陈传统,从馆藏170余万件(组)文物中精选出730余件(组),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叙事方式,以多媒体装置与文物相配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6个板块,诠释秦汉文明的突出贡献。
千里之外,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里,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去年12月正式开放。距今1400多年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中,宴饮图、出行图、仪仗队列图气象万千。
研究利用的基础是保护。“从简易帆布篷、彩钢板房到现在的博物馆,10多年来,科学保护力度逐步加大。”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说。
展陈理念和方式之变,折射出各地博物馆文物保护、藏品研究、展览陈列水平的跃升。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力求将中华文化全面、真实、立体呈现。
【“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裙裾飘逸,舞姿翩跹,十几位“女神”从古画中“走下来”,专业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今年“五一”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歌舞团围绕馆藏国宝《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创新排演舞蹈作品。
来自沈阳市岐山一校的三年级学生尤恬,正是从博物馆手工制作中喜欢上文物。2023年她参加辽宁省博物馆“我是国宝讲述人”活动,讲述国宝级文物“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页”,获得一等奖。“在博物馆,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尤恬说。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内,馆员、策展人王晓佳正在筹备最新一次社会教育“走出去”、让非遗“活起来”活动:带领20多名博物馆爱好者前往苗寨,现场感受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亮布需要千锤百炼,让植物染料与布料纤维完全融合,才能光滑发亮,遇水不褪。”王晓佳说,非遗“在地保护”的意义正在于此,“身临其境体会非遗背后的民间智慧和生活哲学,文化自信会由衷生发”。截至目前,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已开展上百场社教活动。
当前,各地博物馆丰富研学项目、创新互动方式、开发文创产品,“新玩法”层出不穷,越来越有逛头。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观众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为一馆,赴一城。云观展、VR探馆、博物馆奇妙夜……诸多博物馆还将展览搬到线上,配合丰富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指尖邂逅国宝、探秘未知。博物馆正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时指出】
初夏,阳光灿烂的紫禁城内,气温攀升也挡不住游客热情。人潮涌动中,位于紫禁城东翼的文华殿沉静安然——游客们屏气凝神、放慢脚步,“邂逅”中法文化大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的信中,派往中国的“国王的数学家”被称为“我们相互尊重和友谊的象征”;绘有中国人物形象的法国产瓷瓶摆在路易十五王后私人房间“中国人厅”中;在法国玻璃匠帮助下,清宫玻璃制作达到巅峰……
拓展海外合作考古项目、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启动“太和学者计划”……如今,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是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四大愿景之一。
东海之滨的上海,与相隔6小时时差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以物论史,展开“跨时空对话”。
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上海博物馆与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联合主办“马可·波罗的世界”展。“马可·波罗是最早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外国探险家之一。我们通过这个特色鲜明的人物,用文物带领观众去探寻‘丝绸之路’,打开一幅文明互鉴的时空画卷。”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
该展目前正在威尼斯总督府展出,今年11月将转场到上博。统计显示,2016年至今,上博出境展的七成左右都是主办方或联合主办方,折射出中国文博展“出海”背后升级迭代的“策展力”。
“上博正实施‘大博物馆计划’。”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未来人民广场本馆会变身“世界文明馆”,成为我国首个常态化展示世界文明类型的博物馆,持续强化策展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众多高质量海外展览,同时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物展览这张国际传播“金色名片”必将越擦越亮。
相关新闻
- 两岸商会合作交流活动举行(2024-05-17 10:39:18)
- “天下石 罗源工”为什么能出圈?(2024-05-17 09:45:42)
- 罗源博物馆镇馆之宝:清代皇帝诏书(2024-05-17 08:37:45)
- 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分论坛将发布调查报告(2024-05-17 08:10:02)
- 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刚刚开幕!(2024-05-16 12:49:24)
- 福建福州:一碗佛跳墙 一部“山海经”(2024-05-16 09:19:47)
- 郑国防任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馆长(2024-05-15 20:48:01)
- 2024年“晋安区新时代好少年”候选名单公布!10名学生入围(2024-05-15 16:08:11)
- 时隔30年,厦门嘉庚故居重启修缮!(2024-05-15 16:02:39)
- 有关台北故宫文物受损新闻频频传出,国台办:对此表示严重关切(2024-05-15 15:23:21)
- 公示中!第一批“福州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名单公布(2024-05-15 12:21:34)
- 罗源中房:江南多瑰宝 袖珍在河洋(2024-05-15 08: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