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大湖乡六锦村:这里的竹子会“唱歌”
陈行辉介绍紫竹的花色。记者 林双伟 摄
车行走过长长的盘山路,步行穿过一片黄土地,目之所及是成片的紫竹林。在雨水的浸润下,一根根紫竹破土而出,给乡村增添了一抹生机。
“长势很好,这些竹子春节过后就会在北京国际乐器展亮相。”1日,摸着拔节生长的竹子,闽侯大湖乡六锦村村民陈行辉兴奋地说。
六锦村的竹子会“唱歌”。“京胡是京剧伴奏的重要乐器,紫竹是制作‘京胡担子’的主要原材料。”陈行辉告诉记者,六锦村的海拔和气候特别适合紫竹的生长,六锦的紫竹在北方特别受欢迎。
“很多民族乐器都以紫竹为主要原材料,小尺寸的紫竹做葫芦丝,稍微粗一些的做笛子和箫。利润最高的是做京胡的紫竹,这些有鳝鱼黄、阴阳面花色的竹子,一根能卖到100到300元,有的甚至能卖到1000元。”陈行辉指着一棵主体深黄、均匀遍布青黑色斑点的紫竹告诉记者。
地处山区的六锦村,一直以来都以“竹”闻名,不同的是,原来村民们种紫竹各自为战,只出售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每根竹子只卖2毛钱,附加值不高。
2015年,村两委成立了六锦边洋竹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从村民手里收购紫竹,再由陈行辉赴京对接做乐器的手艺人和厂家。这样一来,六锦村的紫竹不仅成为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助力六锦村唱响了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没有合作社时,村民的竹子一根只能卖两毛钱,销路还不能保证。成立合作社后,每根收购价1.5元,品相好的紫竹几百上千元都有,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其中一户最高年收益达10万元左右。”六锦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对记者说。
对于六锦村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来说,发展紫竹特色产业,让竹产业精细化发展是一条致富必由之路。“前几年市场不好,种紫竹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转行或去城里谋生,只有陈行辉的父亲陈光一直在坚持种植。”在成片的紫竹林中,陈华有些感慨。
受父亲影响,返乡的“80后”陈行辉决定子承父业。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仅仅依托紫竹应该怎样发展?如何振兴?守在村子里故步自封肯定行不通。陈行辉决定走出去,去更大的世界寻找机会。
2015年,陈行辉听说北京有国际乐器展,便扛着400多根紫竹去到了北京。让他惊喜的是,刚到展会两袋紫竹被一抢而空。“当时不懂市场价,在北京一根紫竹可以卖100多元,我们几十块钱就卖掉了。可即便如此,当时村里一根紫竹才卖3块钱,在北京卖的价格已经翻了10多倍。”这次偶然的机遇让陈行辉意识到紫竹在北方是个宝,于是决定回村对紫竹进行精细化“打磨”,提高紫竹的附加值。他先扩大自己的竹园面积,希望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同时,依靠在北京参展的经验对不同价值的紫竹进行精细分类,学习烤制技术,让优质紫竹以半成品的方式进入专业乐器展。
“好的紫竹百里挑一,一年有几万根废竹很正常。”陈行辉家中,十几根烤制好的半成品紫竹摆放在土炕上,这些紫竹一根售价可达300元。在后院,废竹被一捆捆打包起来,将以一根一两毛的价格卖给做竹制品的商家,实现了再次利用。
经过几年时间的积淀,六锦村的紫竹渐渐在京城打出了名气,“我们和北京做乐器的老师们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已经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抚摸着烤制后的紫竹,陈行辉骄傲地说。
“南竹北销”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波波从北京、山东等地的乐器手艺人来到村里实地考察、采购,“这些老师每年都会来六锦村住上一段日子,实地挑选好竹子,也来体味南方山村的悠闲生活。”南北方的地理差异让来到六锦村的客人对挖竹笋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村里看到了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希望。“我正在摸索着如何用竹子做快板,开拓新的销售领域。”陈行辉告诉记者,借助六锦村的绿水青山和茂密竹林,他成立了家庭农场,进行生态养殖、竹笋种植、高山云雾茶销售,尝试开拓依竹而生的新业态,描摹一幅“小竹子,大产业”的山水画。(记者 谭湘竹 实习生 林阳舟)
- 节前售票高峰已至 铁路12306累计发售春运车票6108万张(2024-01-25 09:06:08)
- 北京高院工作报告点名吴亦凡案,系严重犯罪典型(2024-01-23 15:30:42)
- 北京大学严正声明!(2024-01-20 11:07:14)
- 警方回应网红铁头直播间自曝嫖娼(2024-01-18 14:54:47)
- 从水里的鱼儿到市场上的花卉 临近春节各地供销两旺(2024-01-16 09:57:34)
- 天舟七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将于近日择机发射(2024-01-15 10:59:44)
- 多地上空疑现不明飞行物(2024-01-15 08:59:04)
- 存10万元现金需说明资金来源?多家银行回应(2024-01-09 15:04:31)
- “我违法你管得着吗!”女高管叫嚣?昨夜今晨多方回应(2024-01-08 09:52:45)
- 林宝金与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座谈交流(2024-01-05 00:03:1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