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尾为什么叫马尾?”5月6日,中国船政文化城内迎来了一批法国友人,在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时,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白川鸿先生好奇地问。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交往始终伴随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双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对彼此民族、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交60年来,人文交流与合作一直是维系两国关系韧性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白川鸿一行惊喜地看到一个法国人的塑像——普罗斯佩·日意格。
日意格是谁?这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日意格于19世纪中叶来到中国、学会中文,对中国越来越了解而产生感情。1866年,日意格开始协助左宗棠创建船政,他把他所掌握的法国先进科技教给中国人,还促成了船政学生到法国、英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成效的留学活动,培养了严复、魏瀚、陈季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时,法国驻华大使馆将一尊日意格塑像赠送福州市政府转交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收藏并展示,成为中法友谊的又一见证。
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也提到了这段中法有关福建船政的往事:“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回首中法关系60年的历程,人文交流与合作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船政的创办和发展与法国有着紧密联系,船政是中法科技文化碰撞交融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后续将与法国方面有关人士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记者 毛淑文 文/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