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惊石(中)指导游客学习玉雕技艺。通讯员 刘其燚 摄
“原来跟着大师学雕刻,这么有趣!”第一次体验玉石雕刻的黄芷瑄开心地说。3日,位于中国(罗源)滨海玉石文化城的玉石文化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罗源县全面展现玉石文化,加快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将玉石雕刻传统技艺面向群众,让“天下石、罗源工”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举措。当日的体验活动,获得众多市民游客赞赏。
罗源的玉石雕刻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走出了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从业人员达1.2万人。2022年,罗源县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启动实施雕刻人才回归工程。2023年1月,玉石文化城正式开街,入驻商铺159间,吸引114名工艺美术大师及雕刻人才,涉及原石交易、批发零售、生产加工等业态,产业链规模初显。
“虽然街区客流不错,但与毗邻的海洋世界火爆程度相比,玉石街的人气还不够。”玉石文化城业主黄先生说。
为破解“玉石+文旅”深度融合难题,帮助商户提高经济效益,滨海玉石文化城工作人员带着问题赴福州、青田、济南等地走访,最终决定打造玉石文化体验馆,让玉石文化走向大众,让玉石价格更亲民,让滨海玉石文化城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会客厅,成为了破解滨海玉石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文旅药方”。
“玉经磨琢多成器,大家别急着刻,先把手上的石头打磨打磨,再进行构图、刻画,一定要有耐心,因为下‘笔’的每一步都会影响最后的成果。”走进玉石文化体验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安、陈强等正向50多名市民游客传授雕刻技法。大家在大师们的指导下,以刀作笔、以石为纸,完成个人的专属作品。
“体验者大多是学生,作品不免显得有些稚嫩,但能将玉石文化传播给孩子们,我们都特别开心。”潘惊石说,馆内设置了篆刻体验、印钮雕刻体验、个性化创意雕刻等课程,这些较为简单,体验者短时间内就能初步学会制作雕刻手工艺品。
据了解,滨海玉石文化城将以玉石文化体验馆开馆为契机,推动玉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以玉塑旅,在县域旅游产业中注入玉石文化内涵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传统文化底蕴,引导游客对滨海玉石城的兴趣,同时打造滨海研学基地。另一方面以旅彰玉,围绕玉石文化体验馆,将玉石雕刻全过程向群众展示,强化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使其对玉石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