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连江警方发布暑期学生遭受电诈典型案例,提醒学生及家长吸取教训,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案例一:琯头镇小学生黄某近日刷抖音时,看到有个视频内容显示添加好友发“蛋仔”游戏皮肤,黄某立即添加了对方的QQ。此后,黄某被告知想要游戏皮肤,先要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投票。黄某偷偷使用父亲的手机与对方视频,按照对方指引,打开支付宝将钱转入银行卡,后将收到的手机短信发给对方,却迟迟没有收到游戏皮肤。黄某父亲收到短信后,才发现被骗了2万元。
案例二:凤城镇中学生林某玩手机时,有网友通过QQ“王者荣耀”频道添加好友,对方称检测到林某是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身份信息在玩“王者荣耀”,其父母名下的账户将被强行扣款。知道这个消息后,林某很害怕,担心父母责骂他。此时,对方说可以帮忙解除,但需要林某配合。林某便与对方进行QQ视频聊天,按照指引,先后使用父母手机购买超市礼品卡并提供卡号及密码,又将父亲的支付宝花呗备用金提现到银行卡,随后被对方取现至钱包,被骗1万余元。
案例三:东岱镇小学生张某在抖音上认识一网友,对方慷慨承诺,要赠予他梦寐以求的“光遇”手游账号,前提是张某要暂存一笔钱作为“信任保证金”,稍后会返还。张某没有多想,就同对方QQ视频,按照指引,将外婆的付款码提供给了对方,结果被骗4000元。(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张泽宁)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