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中国提升全球贸易增长韧性
上周,中国公布上半年外贸数据,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其中,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贸易持续增长,这不仅令全球贸易增长更具韧性,也为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奠定基础。
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其中,与东盟、拉美、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均出现明显增长,部分指标增速达到两位数。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5.62万亿元,增长8.4%;进口4.41万亿元,增长5.8%。此外,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全球贸易动态》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大型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表现成为拉动贸易复苏主要动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强劲贸易表现相匹配的是南南贸易环比增长2%,且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内。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迹象,但面临反弹动力不强、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贸易与投资增长乏力、通胀压力持续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贸易持续增长,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流量的增加,增强全球经济韧性,降低有关风险冲击带来的影响,令经济良性循环更加顺畅,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有分析指出,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通过贸易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优化。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国家“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之际,这种合作有助于减少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稳定的供应保障。
还应看到,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除了传统商品外,也涉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这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和创新灵感,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持了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了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公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例如,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又如,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亚洲各国贸易往来趋于频繁,经济互利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报告指出,这是亚洲经济相较于其他区域更为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4月1日,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销往RCEP成员国的叉车。汪海月摄(新华社)
当前,得益于稳固的多边贸易框架和具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全球贸易复苏正在取得进展。不过,进入二季度后,全球贸易增长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一方面,美国等部分发达经济体增长疲软,货币周期延宕,给全球需求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欧美一些人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仅加剧了全球贸易碎片化的风险,也阻碍了不少领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全球贸易增长带来下行风险。此外,地缘紧张局势仍是影响全球贸易趋势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局面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切实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成为全球贸易复苏以及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之中,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固然需要关注,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所作的不懈努力更加值得重视。
- 余承东回应华为25亿元转让问界品牌(2024-07-16 09:52:54)
- 今年首次!福州主城区突破40℃!快来这些宝藏避暑地打卡(2024-07-15 21:27:09)
- 中国女子泰国遇害 嫌犯在澳门落网(2024-07-15 17:55:28)
- 外交部:不要妄想在台湾问题上越界踩线而不用付出代价(2024-07-15 15:41:40)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2024-07-15 12:06:07)
- 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近万亿元(2024-07-15 11:43:31)
- 美交流团185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国魅力(2024-07-15 10:57:22)
- 福建茶再续中法茶缘(2024-07-15 10:51:00)
- 全球发明大会福建赛区在榕开赛(2024-07-15 07:25:05)
- 中国和俄罗斯军队开展第4次海上联合巡航(2024-07-14 14:50:2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