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三夏”期间,要留意哪些“天气搅局者”?
步入“三夏”时节,我国北方气温不断攀升,各主要小麦产区面临干热风的不利影响;南方则因汛期降雨、强对流频发,有农田渍涝、病虫害等风险。在夏收、夏种、夏管关键时期,要格外关注哪些天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坏天气来“搅局”?
1号搅局者——干热风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它往往出现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的关键时刻,其形成与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出现的热低压有关。当日最高气温32℃以上,14时的风速达到2米每秒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即达到干热风的发生标准。
干热风主要影响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和黄淮地区等地的小麦主产区,其能导致作物蒸腾作用加剧、水分平衡失调、光合作用降低,最终可能引起作物严重减产。为防止干热风影响,每年气象部门会根据温度、湿度和风的大小,发布干热风风险等级指标。
在防御干热风的主要区域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应选用抗干热风品种、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造成的危害。此外,还需在小麦拔节期喷洒草木灰;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追加肥料,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在麦收前两周至三周灌浆期浇好灌浆水,确保小麦根系有足够的水分。在日常田间管理中,根据干旱程度适时浇水,以增强麦子长势。
2号搅局者——强对流
“三夏”关键时节正是强对流天气频发、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
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都可能在夏季午后突然出现。此时经过阳光一上午的照射,地表附近的热空气被加热到极限,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剧烈对流中产生的天气现象,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雷暴大风易导致农作物倒伏,暴雨会造成农作物被淹,冰雹常常砸毁农作物,甚至使其绝收。
农户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在降雨间歇,抢晴收获小麦;降雨来临时,及时清沟排水,开沟理渠;降雨发生后,须加深排水沟,减少烂根现象。对于受大风影响倒伏的植株,及时加固扶正,培土追肥,使其恢复生长。
3号搅局者——“烂场雨”
“烂场雨”是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出现的多雨寡照天气,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区。
这时,由于大气环流形势转换,雨季到来,北方冷空气陆续补充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一个覆盖宽广、移动缓慢的云雨带,从而出现大范围的连阴雨或暴雨天气。
“烂场雨”不仅会导致农机无法下地收获,成熟的麦子无法及时收晒,还会造成小麦脱落,掉在地里烂种霉变;而没有脱落仍长在穗上的麦粒,也面临发芽、霉变的风险,导致产量减少。
对此,麦收区应提前做好农机调度,抓住晴好天气推进麦收进程,如遇“烂场雨”,则要加快对土壤过湿地块排水降渍,争取农机尽早下地。小麦收获后要做好科学摊晾与通风储存工作,及时烘干避免发芽霉变。
那么,今年夏收、夏种“天”如何?5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第一期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指出今夏大部时段天气条件较好,利于开展夏收夏种。预计未来10天,北方冬麦区大部时段多晴好天气,土壤墒情适宜或轻度缺墒,利于冬小麦灌浆成熟;预计26日至27日江淮、江汉、江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夏收作业将短暂受阻。预计6月,西北、华北和黄淮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冬小麦收获晾晒;但河北、山东等地气温偏高,需关注干热风天气的不利影响,此外温高雨少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墒情偏差,不利夏种。
建议北方冬麦区各地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缺墒严重地段可小水细浇,减轻干热风危害,促进小麦灌浆充分,以提高千粒重。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西部等地抓住晴好天气,避开降水时段收获成熟冬小麦和油菜,做好晾晒和通风存储,防止发芽霉变。黄淮南部、江淮东部等地做好农机调度,合理安排机收作业时段,有序推进夏收。此外,各地需做好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
- 注意防范!福州发布雷电黄色预警(2024-05-27 16:57:48)
- 福州今天午后警惕雷雨到访(2024-05-27 16:10:45)
- 暴雨警报!福建今天雨势增大,局地有大暴雨(2024-05-27 14:46:52)
- 16级!“艾云尼”或成超强台风!福建今日有暴雨(2024-05-27 10:29:30)
- 今年第1号台风即将生成 福州27日起迎来新一轮强降雨(2024-05-25 16:18:37)
- 未来十天福州有两次较明显降雨过程(2024-05-24 15:12:37)
- 数字峰会开幕在即 福州雨水要霸屏到什么时候?(2024-05-23 17:53:12)
- 河南小麦单产量破2500公斤?不实(2024-05-23 17:31:04)
- 福建今明雨水依旧“在线” 气温逐步上升(2024-05-23 14:14:01)
- 5月23日北方多地气温或突破35℃ 未来三天全国雨水逐渐增多(2024-05-23 09:53:3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