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致全球多人死亡,尚无特效药!紧急提醒
目前,全球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有国家确诊病例已超400万。
根据巴西联邦政府卫生部5月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巴西发现的登革热疑似及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超过427万例,死亡病例已经达到2197例。
4月29日,巴西卫生部和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贝洛奥里藏特市宣告投建的沃尔巴克氏菌生物工厂落成,将培育一批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以阻隔登革热病毒传播。
巴拉圭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当地时间5月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去年9月至今,该国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42775例,死亡病例数增至98例。
当地时间4月28日,阿根廷卫生部发布最新报告称,2024年以来该国登革热确诊病例为379341例。从去年7月底至今登革热死亡人数已达280人。
当地时间4月26日,乌拉圭公共卫生部通报,今年以来该国登革热病例数已达804例,其中死亡病例3例。
据印尼卫生部消息,印尼目前已确诊登革热病例62000余例,死亡病例475例,约为去年同期3倍。已发现有中国公民确诊。
5月起,登革热进入流行季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
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
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
人群普遍易感
登革热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经“患者/隐性感染者→伊蚊→其他人”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
目前,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图源:“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
登革热高发季节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登革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登革热的症状和流感有什么不同?
登革热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疲乏、疼痛表现,很容易混淆。但流感一般会在接触患者后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多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登革热患者,发病前有蚊子叮咬史,好发于天气炎热时,无呼吸道症状,且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皮疹,有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表现。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户外预防措施
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
就算喷了驱蚊液,也尽量不要去树木多又有积水的地方。
居家防蚊灭蚊工作
清理家中积水:比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保持通风干燥;
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使用灭蚊虫产品。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国家应急广播、中国新闻网等)
- @所有人 这个假期,不要被“叮”上(2024-05-02 17:03:33)
- 五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2024-04-30 09:05:28)
- 巴西建工厂1年产5亿只特殊蚊子应对登革热(2024-04-28 15:46:40)
- 严重可致死!福建已有输入性病例!五一出行千万警惕(2024-04-25 14:19:37)
- 该国确诊超6万例,死亡475例!我使馆:已发现中国公民感染(2024-04-25 09:12:25)
- 远离这种蚊子,免受登革热侵扰 | 科普时间(2024-04-24 10:10:06)
- 手足口病发病急、传播快,即将进入高发期!(2024-04-24 09:17:30)
- 5月起,登革热将进入流行季,请注意防范 | 科普时间(2024-04-23 17:39:04)
- 突发高热注意!这个病高发期来了,严重可致死(2024-04-23 15:52:08)
- 警惕!发现首例!通过“生鲜奶”传播!(2024-04-21 15:25:2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