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发布讣告:“重大损失”!
4月15日零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14日20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严文明先生1932年10月出生于湖南华容,1958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1986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常务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等学术职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讣告中表示:
严文明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者,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家,卓越的考古学教育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
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损失。对先生的逝世,谨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从对仰韶文化的研究,
我好像找到了一把钥匙”
严文明教授从研究仰韶文化开始,扩大至整个新石器时代,为奠定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留在北大工作不久后,1960年,严文明第一次带领学生去洛阳王湾考古实习,就指导学生以地层清楚、分期细致的王湾遗址作为标尺,来衡量附近的仰韶遗址的分期。
1989年,严文明积30年之功著成的《仰韶文化研究》出版,其学术意义绝不限于仰韶文化本身,对整个中国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在媒体采访中,严文明说:“从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我好像找到了一把钥匙,可以进一步对中国新石器文化有一个观察。考古就是研究问题的,研究仰韶文化不能光从仰韶村论证仰韶村,胡适有一句话我很赞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就得有想法,思路要开阔,研究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要有接力棒思维。一开始就不想犯错误不太可能,吃一堑长一智嘛。”
充满诗意的“重瓣花朵”理论
《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中收录了诸多考古学大家的文章,严文明的《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也列在其中。
这是严文明于1986年6月为“中国古代史与社会科学一般法则”国际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被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中原文化区处于花心,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也向周边文化区进行文化辐射,而外围的文化区则保持着自己的活力……
这个“重瓣花朵”理论既有学术质地,又充满了诗意。
探源良渚 科学发掘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起,良渚的考古发掘不断给世人以惊喜,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固有认知被一次次刷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良渚古城的发现,开启了良渚考古的新纪元。一个以环太湖地区为主体,北跨长江,西达皖赣,南至浙南的扩张影响区的良渚版图终于清晰可见。一个以稻作、玉器、土筑、城市建制为特点的距今约5300年的史前文明呼之欲出。
严文明曾在央视《大家》节目中介绍,良渚考古发掘时,他在现场特别关注了玉琮上的“微雕”;对于良渚古城,严文明更评价其为“中华第一城”。他说:“这是我们探索文明起源非常重要的地方。”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严文明曾在接受总台的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国,原来我们以为是有一点文明的曙光,后面一看不对,这么一大套系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做成吗?所以它一定是有一个国家。”
“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
2023年12月15日,上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
这是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
颁奖词说,“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人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
△严文明先生感言。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92岁的严文明先生亲笔写下了感言。
严文明教授曾说
自己名中的“文明”
是他从事文明探源工作的缘分
这是他的父亲取自《尚书·舜典》中的
“濬哲文明”
以严文明教授为代表的众多考古学家
拥有无限接近历史真相的好奇心
这激励着更多的考古学人
不断探索 走得更深更远
缅怀先生!
(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央视新闻)
- 出土较多精美遗物!龙门石窟考古再上新(2024-04-11 15:02:56)
- 就在福建平潭!中国水下考古展览馆5月18日开馆(2024-04-08 11:04:09)
- 何家潭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24-04-01 10:45:02)
- 揭秘!福建人和海洋岛民快速“接头”的暗语(2024-04-01 00:00:02)
- 厦大参与分析!容貌复原!1400多年前这位中国皇帝长这样(2024-03-29 11:07:35)
-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2024-03-29 09:59:32)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4-03-23 10:00:34)
- 平潭这个地方,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03-22 12:17:34)
- 福清南少林周边考古调查勘探启动 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2024-03-21 08:05:34)
- 北大回应考生与前校长蔡元培同名(2024-03-19 14:49:5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