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正是求职旺季,在热火朝天的招聘市场中,年龄门槛这个长期被诟病的现象依然存在。
“35岁门槛”仍然影响着不少人的就业。35岁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大多在10年左右,正是知识结构、社会关系和技能水平日趋稳定、生活已经有所托底的时候,职业生涯仍有很多可能性。尽管如此,无论招聘市场还是工作岗位上,总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年龄设限。
这几年,有关破除求职年龄门槛的呼声越来越高。年龄限制不仅侵害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益,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些地区也在努力纠正这一现象,如今年河南、山东等省份将招录公务员的部分岗位年龄调整到40周岁,为打破35岁职业门槛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助于改变职场年龄歧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要求必须大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依法依规伸张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基本权利,还需要为求职者再就业提供更多服务,使用人单位不以年龄、户籍、性别等原因区别对待劳动者,而用能力、素质等岗位基本要素来选择人才,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就业环境。劳动者自身也要培养和建立终身学习意识,持续提升个人本领和技术水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