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美誉,是生态优等生。在这里,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闽山闽水物华新,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居民生活品质悄然提升。
青山绕城,河网纵横,是福州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福州城区共有内河139条,总长超过295公里,水域面积超过10.08平方公里。
随着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剧增,福州内河环境一度受到破坏,城区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从2016年开始,福州开始整体推进“系统综合、生态自然、标本兼治”治理方式,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清疏、全面治理污染源,把闽江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对城区水系进行科学、综合治理。2017年,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8年,福州获评首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我家在河边住,之前推开窗就能闻到臭味。”从小生活在福州的来文忠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登山观景、沿河享绿。
“西湖—白马河—东西河”是福州市首条实现湖与河相连互通的航线,这条全长6.5公里的“水上福道”,串联起西湖、冶山、三坊七巷、三山两塔等福州核心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之中林立的高楼和石桥、流水、绿岸等景致融为一体,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走进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村前一溪碧水,依傍一山青翠,村里白墙黛瓦,室内擂茶飘香。2000年前后,有企业开价20万元想买下村前这片树林。
20万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常口村村民心里清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天然林一旦砍掉,很难补种。村里开会商议,最终拒绝了企业。“如果砍了树,现在村前就是光秃秃的山了。”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感慨地说。
走进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家,她正忙着给客人添加白色浓香的擂茶。邱彩立家是常口村多年的“生态标兵户”,她将自家庭院改造提升为“邱姐擂茶馆”,成了村里旅游的“活招牌”。
如今的常口村,山上有脐橙,林下种草药,还建起了生态漂流、生态研学、皮划艇训练、森林康养四大基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生态红利真正落到百姓口袋里,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记者 赵淑兰 潘卓然)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