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是福州解放75周年纪念日。8月16日,市老年大学原创红色话剧《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在榕首演。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的编剧潘丹林。
潘丹林在剧中饰演栗波。
“《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取材台江太平山山仔里16号高家大院内发生的革命故事,是福州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潘丹林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家大院作为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太平山联络总站,一共走出了15位革命者。他们用秘密电台将重要军事情报发往闽北和华东,为福州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中的核心角色高群,便以革命先辈高振云等人为原型。
据潘丹林介绍,该剧共5幕,通过剧中人物高老奶奶的回忆带观众走入75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其中的第四幕《荔园电波》,生动再现了地下工作者每天冒着巨大危险将情报传送到千里之外的故事。剧中革命者栗波在解放前夕为保护高群不幸牺牲,他也是当时年仅18岁的高老奶奶的恋人,两人间的遗憾为该剧增添了悲壮的感情色彩。
“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备这部话剧了。”潘丹林说,为挖掘本土红色革命事迹,他数次前往高家大院并与高家后人深入交流,了解鲜为人知的革命史实。
“看到这部话剧将平面的剧本转化为立体的舞台故事,一切辛劳都值得了!”潘丹林笑着说。
“希望《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能够引导更多人关注、了解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扬。”潘丹林表示。
潘丹林深入挖掘福州本土文化,近年来创作了诗朗诵作品《初心如磐信仰为旗》《坊巷寄情》,主演小品《使命的召唤》、情景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音乐情景剧《一个都不能少》《妈妈教我一支歌》《福道来道福》等。(记者 全怡月 通讯员 林绿丰/文 受访者供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