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男子唐某入职某物流公司,从事专线货运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每趟往返工资5000元,次月结清。
随后,该公司以各种理由扣发唐某工资。唐某离职时,该公司欠唐某2.5万元工资。唐某多次催讨,物流公司推脱不付,唐某遂申请劳动仲裁。但因唐某证据不足,去年2月,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了唐某的相关请求。唐某不服该劳动仲裁裁决,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唐某被拖欠工资金额不大,承办法官了解案件详情后,认为唐某与任职的物流公司间的劳动争议事实相对清楚,于是决定采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对该案进行调解。
去年3月,经多轮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和解,物流公司当场向唐某支付了拖欠的工资2.5万元,唐某撤回起诉。
□案例点睛: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五条规定,除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的几种情况外,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本案中,物流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未依法及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 林铭 通讯员 李心 陈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