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农村,从事建筑行业,半路搞起跨界发明,获得两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他就是连江县马鼻镇的“农民发明家”——郑开先。
近日,记者来到郑开先的家中,只见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手稿、设计图、专利证书。“这都是我以前工作的材料,觉得很有意义,便挂了起来。”郑开先说。
郑开先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郑开先今年71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很难将其和发明家这个身份联系到一起。可当他戴上护目镜、拿起工具时,立马有了“工匠”的模样。
“这就是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专利证书,也是我发明生涯中最大的骄傲——水库虹吸给水系统。”郑开先带着记者上天台,对这个系统进行演示。
演示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模拟水库的沙盘中,水库虹吸给水系统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并用管道不断地将上层的水运输至另一端。
郑开先介绍,现有水库多为底层取水方式,汲取的都是沉淀多年的水库底层水,而水库虹吸给水系统则是以汲取浅水的方法获取水源,让水库上层经过阳光杀菌消毒的水源直达村民家中,从源头提升生活用水水质。
早在2010年,该发明在马鼻镇牛洋水库和透堡镇大溪里水库首次安装使用,改善了当地的饮用水源。而今年,这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该项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水质浑浊的问题,并获得较低的治水成本,十分符合我们的需求。”透堡镇自来水厂厂长林敏生表示,起初,他们对水库虹吸给水系统抱有怀疑态度,结果使用后发现效果极佳。
回溯过往,喜欢观察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贯穿于郑开先的发明生涯。自幼好学的郑开先,17岁便投身建筑行业,从事水厂、民房等建筑施工及现场项目管理。几十年的建筑行业经历让他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和设计本领,也为他的一些奇思妙想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要是能够有一台可随意移动的柴火灶就好了。”1993年,郑开先有了发明创造的想法。最终,他研制出一款轻便、可移动的多功能柴火灶,颇受当地乡亲喜爱。
“平时,他就热衷于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难题,因此许多人都爱找他帮忙。”在墙兜村村民郑运兴眼中,郑开先是个有名的“发明大王”。
“我希望让更多人喝到更好的水。”如今,郑开先又有新目标——计划对居民水塔的取水装置进行改造。(记者 郑瑞洋通讯员 陈成志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