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卡0糖”的苏打水更健康吗?
“0卡0糖”的苏打水更健康吗?
部分人群不适宜,白开水、纯净水才更健康安全
炎炎夏日,主打“0卡0糖”的苏打水,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水”。那么,苏打水真的是健康水吗?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超市货架上,摆放有多款苏打水。
“0糖”苏打水受欢迎
福州高温日持续“上线”,“0卡0糖”的苏打水成了不少年轻人的解暑选择。据了解,苏打水是含碳酸氢钠的饮品,可分为包装水和饮料。
近日,记者来到台江区一家永辉超市,只见饮料货架区摆放有多款苏打水。记者注意到,这些苏打水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包装上突出“0糖”“0脂”“0卡”“弱碱”等功能,在营养成分表内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部分标注为0克;二是拥有多种口味,如白桃风味等;三是价格从3.5至4元不等,要比纯净水(1.6至2.6元不等)、碳酸饮料(可乐和雪碧等,3元左右)等更贵。
记者在位于鼓楼区的山姆超市看到,饮料货架上陈列着泰象苏打水等国外苏打水,一些市民正在选购。记者搜索朴朴超市购物平台发现,上面有10多种不同口味和品牌的苏打水。
那么,年轻人为何钟情苏打水呢?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会选择无糖茶饮料。《中国苏打水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表明,预计到2025年,苏打水整体规模将达到320亿元。
“刷短视频时,看到很多人推荐苏打水,比如山姆这款泰象苏打水,气泡十足,所以来试一试。”林女士说。
“现在夏天超级热,纯净水虽然健康,但是没有味道;可乐喝起来很爽,但容易发胖。所以口感好又健康的苏打水,非常适合我这类肥胖人群,我前几天刚囤了几箱苏打水。”陈先生说。
那么,苏打水真的“无糖”吗?根据国家标准,饮料中糖含量低于0.5g/100mL就可以宣称“0糖”,这里面的“糖”是指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市面上的“0糖0卡”主要依靠代糖实现。代糖主要分为3类:糖醇类(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等),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以及人工甜味剂。相较含糖饮料,这些“无糖”饮料热量的确更低,但过量饮用仍有健康风险。
部分人群不适宜
苏打水如何健康饮用呢?记者咨询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的敖俪元主治医师。
敖医生介绍,饮用苏打水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和弊端。苏打水的弱碱性特质,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来说,具有一定中和胃酸的作用。如那些饱受胃食管反流烧心困扰的人士,能够通过适量饮用苏打水缓解症状。同时,对于尿酸偏高群体和痛风患者,苏打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市民在剧烈运动后,适量饮用苏打水,有助于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多数苏打水中的钠含量都比较高,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若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加重病情;苏打水作为弱碱性饮料,可能在胃里产生大量气体,胃排空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的人群若长期大量饮用,容易导致胃胀气,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苏打水可能对牙釉质产生腐蚀作用,牙齿松动、牙龈裸露等症状人群,饮用苏打水可能进一步损害牙齿健康。此外,为丰富口感,市面上的苏打水还添加了一些添加剂,可能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
敖俪元医生提醒,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白开水、纯净水是更健康安全的选择。另外,无论饮用何种饮品,都应该注意适量,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记者 郑瑞洋 朱丹华)
- 当心“甜蜜陷阱”!孩子暑期减糖这样做|健康过暑假(2024-08-04 10:54:29)
- 长乐65岁老人可以就近免费体检(2024-08-02 08:46:23)
- 做好这些,帮孩子远离游戏成瘾|健康过暑假(2024-08-01 18:45:34)
- 这些夏日禁忌,你中招了吗?| 你问医答(2024-08-01 10:42:39)
- 福州:八一送关怀 义诊送健康(2024-08-01 09:01:03)
- 两部门:2024年底前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2024-07-31 10:32:58)
- 福建医科大学医疗健康科技园开业(2024-07-31 07:42:03)
- 长乐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24-07-31 07:33:36)
- 保健品比药品更安全且效果更好?(2024-07-29 16:01:55)
- 福清:生态式种田 呵护饮用水源(2024-07-29 08:56:2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