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古籍装帧。见习记者 傅亦静 摄
古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何可历经百年不散?古籍线装、经折装的制作有何讲究?3日,成书之旅——古籍装帧体验活动在市图书馆举行,众多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体验古籍装帧,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我国的古籍装帧艺术样式丰富、历史悠久,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演变。”活动现场,省非遗传承人、古籍修复专家林凤介绍了古籍装帧形式的演变过程及特点,并演示了线装书、经折装制作技艺,让读者在动手体验的同时,对传统技艺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线装书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线装工艺精美,是雕刻版书籍的主要装帧方式。”在线装书制作环节,林凤一边介绍知识,一边演示着线装书从穿针引线到成书的全过程。
此次活动不仅让参与者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更激发了他们对古籍保护与传承的浓厚兴趣。“希望通过体验活动拉近读者与古籍、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更希望古籍保护理念可以走进广大读者心中,让古籍保护工作得到更多人认可。”林凤说。(见习记者 傅亦静 记者 燕晓)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