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验成功!现场测量显示氢气纯度达到99.999%。”近日,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中石油长庆油田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试验现场,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团队迫不及待地将喜讯传回福州。
东福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工作。
这是全球首个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2023年6月2日,经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现场考察确认,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去年10月,东福研究院与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将该制氢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
6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州高新区的东福研究院看到,一个白色集装箱紧挨着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集装箱内部,一台不久前在内蒙古长庆油田成功试验的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系统,正稳定运行。
工业废水制氢相关设备。
东福研究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本次试验的关键设备均为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目前正在进行相关专利申请。据测算,长庆油田每年产生300多万吨气田采出废水。“若这些废水未来能全部用于制氢,预计每年可生产33万吨氢气,十分可观。”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东福研究院氢能研究所制氢系统研发工程师、工业废水制氢技术负责人周子健介绍:“工业废水种类很多,主要集中于已经开展试验的气田采出水以及燃煤电厂最终的脱硫废水。不同污水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针对不同水样进行针对性的探究试验,同时确定它们的参数指标,再建立制氢的工艺路线。这项技术需要两年到三年的周期,预计在2026年就能实现陆上工业废水大规模执行设备的下线。”
据了解,东福研究院是东方电气集团、福建省和福州市三方共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从事氢能、海洋防腐、海上风电、波浪能等先进海洋能源和海工装备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从最初的理论技术研究,到全球首个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获得成功,再到如今首次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这家落地福州高新区不到两年的研究院一路稳扎稳打,逐步成长为福州乃至福建重要的产学研试验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
目前,东福研究院正在全力开展第二代工业废水制氢技术的示范工作,设计规模将达到每小时100标方产氢量,一旦成功,意味着电解制氢可以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记者 邱泉盛 徐文宇 通讯员 杜巧芳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