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端午节前后,总会看到“粽子当饭吃,引发肠胃病”“睡前吃粽子,男孩腹痛呕吐”等社会新闻。如何应对粽子带来的“美味与挑战”?8日,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达道院区消化内科医生为大家支招。
“粽子虽美味,但可能带来消化上的小困扰。”消化内科常务副主任孙莹博士介绍,福州俗语有“热糍凉粽”一说,很多人觉得粽子放凉了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
粽子由黏性较强的糯米制成,黏性虽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但从消化科的角度来看,糯米的高支链淀粉结构使其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紧密的凝胶状物,要求胃增加分泌助消化的胃酸和消化酶,过量食用易造成胃胀和消化不良。特别是放凉后的糯米变硬了,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有些人吃粽子消化不良,正是因为吃了放凉的粽子。因此,建议粽子要趁热或者加热吃,吃时应细嚼慢咽。
孙莹介绍,粽子除了会带来消化不良之外,还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糯米具有较高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谨慎处理粽子的摄入量,以防血糖水平突然上升。此外,高脂肪的粽子馅料可能对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的人群构成风险。
那么,如何科学食用粽子呢?孙莹建议适量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粽子的类型和数量;选择低脂低糖配料,减少对胃的刺激和血糖的影响。食用粽子时,配以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酸奶或薄荷茶,帮助改善消化效率。合理安排食用时间,避免在早晨或晚上消化能力较弱的时段食用粽子,午餐时段为较好选择。烹饪方式上,确保粽子充分煮熟,避免采用油炸等高热量的烹饪方法。(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