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高考作文题:能说透问题 立意就不会有问题
7日是高考首日,上午考语文,福建省使用的是新课标Ⅰ卷(全国统一命题卷)。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题如何下笔?怎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本报特邀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原组长、高级教师薛章辉和清华附中福州学校中学语文组组长黄露佳进行点评。
人人有话说 审题很重要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嵌入语文试卷,不少教师、考生、家长都表示,试题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两位老师均认为,这道题目让考生有话可说,但对学生的审题要求较高。
“‘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是命题者要求考生必须回答的重要或主要问题。”薛章辉认为,命题者的潜台词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难免存在许多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考生必须阐述的问题,不写这个核心问题,文章就有偏颇。
黄露佳指出,试题看似常规,实则不易。常规是因材料所言之事对考生而言并不陌生,不易则在于所思着眼于未知。
“材料本身文字简短,信息量较少,确实给考生更多样更无限的思考空间。考生应该在考场上意识到‘短题长做’,不轻易下笔,要充分思考后作答。”黄老师表示,如果写议论文,考生要抓住本题的核心词“问题”进行审题立意。
喜忧参半 阐述信息技术
薛章辉认为,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必须阐述互联网、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在他看来,互联网让人们轻松地获取、分享各种信息,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分析大量数据,模拟人类的思考决策和行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改变了世界,这些“喜”在文章中要有体现。同时,考生必须阐述“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个“忧”的问题。
黄露佳指出,以议论文写作为例,考生可抓住本题的核心词“问题”进行审题立意。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知识性层面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答,但带有哲学、主观判断、价值层面性质的问题,却未必能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来解决。
黄露佳说,“问题”的多少考生可以讨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看似减少了许多问题,但也带来不少问题,如利用AI换脸进行诈骗、脑机接口技术涉及伦理问题等。
“讨论人工智能的益处(喜)和问题(忧)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应避免出现堆砌现象。”薛章辉说,考生可以以电信诈骗的猖獗谈互联网的利弊等等,找准最佳切入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就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论述“不断探索” 立意才更厚重
“写作时考生要进行辩证思考。”黄露佳表示,这道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注意论述的逻辑性和观点的明确性。
她认为,考生可以思考,人工智能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人类思想的脚步不会停歇,由此引发的问题恐怕也难以量化。当人类过分依赖科技而逐渐丧失提出深刻问题的能力时,那看似助力问题解决的先进科技却成了人类长期发展的威胁。
“这类深刻的问题或许暂时找不到答案,但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能激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去探索、去创造,人类璀璨的文明正由此诞生并绵延不绝。”黄老师说。
薛章辉也认为,考生如果能拓展思路进而论述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发现新问题远比墨守老问题更加重要,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就是不断去发现探索新问题而获得成功和完善,这样的立意才更厚重。(记者 林铭)
- 不出意外,总有考生出意外……福州铁骑专程解决意外(2024-06-08 08:11:58)
- 福州:送考护考 别样亮丽风景(2024-06-08 08:11:53)
- 高考首日现场直击:家长学生淡定应对 暖心服务处处上演(2024-06-08 07:53:44)
- 闽清:畅通道路 悉心护考(2024-06-08 07:53:44)
- 力挺高考!小米为高考生免费赠送……(2024-06-07 19:09:29)
- AI挑战高考作文!秒写3篇,你觉得能打几分?(2024-06-07 12:39:46)
- 清扫保洁时间7日起三天调整 环卫车不鸣笛不开音乐(2024-06-07 09:51:37)
- “高考直通车”7日起送考(2024-06-07 09:40:06)
- 福州超3.9万人赶考(2024-06-07 09:32:00)
- 超3.9万名!现场直击!福州高考第一天!满屏感动→(2024-06-07 09:21:0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