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没有网购,却莫名收到快递包裹,拆开一看,竟是打着网购平台或国家机关名义的通知,让市民添加客服领取费用,警方提醒,这是一种新型诈骗套路,市民一不留心,很容易进入骗子精心设计好的骗局。
近期,家住仓山区城门镇的朱女士收到一不明包裹。包裹里内含纸条称可以退还之前购买商品的款项,随后朱女士添加对方微信与之联系。
对方称朱女士需要通过下载软件,进行充值退款。在充值现金得到返现后,朱女士信以为真,陆续将数十万元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内,但随后发现已无法提现。
客服又以操作失误为由,引导朱女士继续充值,在转账金额近百万元时,朱女士才意识被骗。随后,朱女士拨打了报警电话。
当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案件正在处理中。
此外,还有不法分子通过邮寄“国债发行通知书”等包裹,想用假的“官方文件”获得受害人的信任加持,打着申领“国债专项资金”的幌子,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缴纳相关手续费购买国债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会通过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在银行发售,购买时应当咨询正规承销机构,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国家惠民政策真实性。
市民在收到不明快递时不要见码就扫,也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App,避免上当受骗。(福州晚报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赵震/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