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光盘”接力
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光盘”接力
——对话三名“光盘”践行者
虽然跨越世纪,一些宝贵而朴素的共识依旧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光盘行动”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三名“光盘”践行者,透过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一种理念如何在家族代际相传。
阚小冬:
一句记了60年的“吓唬话”
出生于1959年的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阚小冬,始终坚持并倡导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在餐桌上,她看见剩饭剩菜就会不舒服,平时聚餐,还没点菜,她总习惯性地提醒:“厨余垃圾处理成本很高,大家量入为出,切记吃多少点多少。”
这份习惯源自她的幼年经历。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她从小没挨过饿,但幼年粮食紧缺的记忆,依旧深深印刻在她的记忆深处,“我的父母出生在农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省吃俭用,将好不容易省下来的粮票寄回农村老家。”她感叹,最困难的时期,每一粒粮食都是从父母嘴里“抠”出来的。
“饭碗里剩几个米粒,小孩子的脸上就会长几个麻子。”当年父母随口说出来的“吓唬话”,阚小冬从几岁起一直记得到了如今。父母从小的教育让她受益一生,“如今虽然自己吃得清淡简单,但总量一定要根据个人食量严格控制。”她说。
林豪:
70多岁的爷爷弯腰捡米
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的“90后”林豪,是同龄人当中为不多见的烹饪爱好者。一到周末,林豪喜欢给朋友们露几手,看着自己做的菜被吃得干干净净,他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其中,味道是一大关键,分量也同样重要,美味刚刚好才能让人有‘想念’。”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秘诀之一。
林豪喜欢用自己和室友两个成人的饭菜分量为计量单位,大致把握一桌人的饭菜分量,如果6个人一起就餐,按照“N+1”的不浪费原则,一共做7道菜,这一原则,他几乎屡试不爽。
但是让林豪室友惊叹的是他的精准煮饭能力,“他有自己的量米杯,去朋友家做饭也随身带着,甚至会根据不同类型大米,把握煮饭的分量。”林豪的合租室友刘宇告诉记者。
菜肴分量同样如此,按照两个人吃一顿的分量算,一道菜需要几根胡萝卜、几个鸡蛋……林豪会提前将菜量写进手机备忘录。“小时候,爷爷来我家拿米,哪怕一粒米掉在地上,他都要捡起来。”林豪回忆,70多岁的爷爷弯腰捡米的画面让他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魏莱:
不能白白“牺牲”的虾
作为标准的“小吃货”,“吃”是小柳小学四年级学生魏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令她的母亲林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出生于2014年的魏莱,虽然成长在物资丰富的年代,但“不浪费粮食”的理念从小就在孩子心里扎了根。
每天中午,魏莱都在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午饭,同学如果遇到了不喜欢吃的菜,作为“光盘小能手”,魏莱时不时会帮忙一起“消灭”。
小小年纪的她,时常能感知到身边榜样的正面力量,并且不由自主地模仿。采访中,她向记者分享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光盘故事”。一次,她和家人出去吃火锅,剩下一些黄喉、粉丝和蔬菜等配菜,没想到外婆连同火锅汤底都打包带回了家,仅用剩下的这些配料,就变着花样解决了两顿饭的问题。
很小的时候,魏莱吃不完的食物,母亲总会跟在她后头“光盘”,从不浪费。随着她越来越大,这样的情景已经越来越少,但母亲的以身作则让她印象深刻,她甚至能绘声绘色地学母亲曾经教导自己的语气和表情,“这些虾多好啊,要是吃不掉,他们可就白白牺牲了。”声情并茂的一番模仿逗乐了一旁的母亲,林女士不禁感叹:“这些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她都记着。”(记者 沐方婷)
- 母亲去世,费翔:她永远在我心中(2024-05-20 10:55:01)
- 现场火热!一场为爱出发的环山跑(2024-05-15 09:59:00)
- 鼓楼鼓东街道庆城社区母亲节活动“仪式感”满满!(2024-05-13 14:49:51)
- 母亲节公益募捐活动举办 奥运冠军带头“为爱奔跑”(2024-05-13 10:14:46)
- 福州地铁“好孕徽章”免费发放啦!(2024-05-12 19:42:22)
- 福建的她终生未嫁,却是最伟大的“母亲”(2024-05-12 12:07:04)
- 10年来,这群“妈妈”救治了2000多名早产儿(2024-05-12 09:25:27)
- 85后公职人员骗母亲的钱还网贷(2024-05-01 10:33:29)
- 福州:献出你的爱心 帮助困难母亲(2024-04-28 07:28:43)
- 福州家庭餐桌践行“光盘行动”(2024-04-23 08:35:4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