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海洋要食物,养殖海鲜休渔期“补位”上市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渔业养殖
连江养殖的鮸鱼上市。
向海洋要食物,是福州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眼下,福州已进入休渔期,如何保障海鲜供应?记者16日获悉,未受休渔政策影响的养殖海鲜“补位”上市。
眼下,连江利用深水网箱和塑胶网箱养殖的大黄鱼、石斑鱼、鮸鱼、章鱼等20多种海鲜,喜获丰收,大量供应市场。
近日,记者在连江定海湾海上牧场看到,几百口深水网箱与8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海面上。定海村渔民孙瑞航在这里投放了36口深水网箱。一大早,他就和几个帮手一起来到养殖网箱边,捞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海鱼。
“这段时间是休渔期,养殖鱼类销量大增。”孙瑞航介绍,仅大黄鱼,他每天就能售出5吨,除了供应福州市场,还销往宁德、广东、浙江等地。
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去年,连江县网箱养殖海鱼达892公顷,产量达5.16万吨,今年养殖海鱼面积与去年相当,产量有望突破5.2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16日,《人民日报》以《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为题,点赞福州渔业养殖。据报道,位于连江县的鲍鱼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所处海域水深约35米,年养殖45吨鲍鱼。平台负责人自豪地说:“这里水质更好、海水交换量更大,鲍鱼成活率增加10%,产量增加近两成。”
报道称,连江鲍鱼、福清对虾……福建的“海洋牧歌”越唱越响亮,“蓝色粮仓”日益殷实。(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吴其法 李宁伟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