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来了年轻人!“90后”领办合作社,“80后”上岗农机手
春耕接近尾声,绿意蔓延沃野。在位于长乐区江田镇的利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和往年不同,今年稻田中来了不少年轻人。走近他们,记者听到他们谈论的是北斗定位、物联网、气象采集器等等高新技术。他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农村?他们能改变乡村吗?年轻人怎么看乡村振兴?记者走近他们,寻找答案。
郑勇坐在驾驶室内。记者 蒋雅琛 摄
“90后”领办合作社
利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0多人,1990年出生的陈颖年纪最小,却是理事长。合作社里绝大多数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把式”,而他小小年纪如何让大家信服?答案很简单——靠的是技术。
2014年,陈颖回到江田,接手父亲创办的合作社。当时的他还是个体育师范生,关于农业几乎一窍不通。“没事,不懂就学嘛!”陈颖干劲十足,先是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园艺技术,后又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农学,同时也向省农科院专家、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取经,一步步摸索门道、积累经验,当初的毛头小子如今成了“土秀才”。
说是“土秀才”,其实洋气得很!在陈颖的带动下,合作社建起了大型农机库、物联网冷藏库、水稻温室育秧中心。水稻的耕、种、防、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亩产大约1300斤。马铃薯的种植也实现了半机械化,得益于不断更新品种,产量也逐年提高,今年的亩产已经达到8000斤。
通过水旱轮作,合作社2300亩土地实现了单季稻、双季稻、再生稻、土豆“两年五熟”。“马铃薯是冬种春收。这段时间工人们上午6点就到地里收土豆,然后打田,把地弄松软一点,平整以后就开始放水、插秧。只要几天时间,一片原本种植马铃薯的旱田就可以变成培育水稻的水田。”陈颖说。
“80后”上岗农机手
陈颖告诉记者,合作社里除了他以外,还有七八名年轻人,都是农机手。采访的当天,因为前一天才下过雨,不适合打田,因此这群年轻人少有地聚在一起悠闲聊天。他们之中,除了陈治耀和陈颖同龄,其余的郑勇、张坤、林魁都是“80后”。
“最近要打田、插秧,基本上一天在田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他最长纪录是在田里待了7天7夜。”林魁指了指身边的郑勇。他告诉记者,农忙、台风等特殊时期要抢收,不能离开。
年轻人在田里待得住?“我们的农机非常厉害!有空调,有DJ,待在里面一点都不无聊。”郑勇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月前合作社刚刚添置的打田机。据他说,这是这个型号在福建的第一台设备,言语之中满是骄傲。打开驾驶室的门,郑勇一跃而上,打开音响。瞬间,动感的音乐好似要挣脱小小音箱一般,“冲出”驾驶室,回荡在空旷的乡村。
“现在种田和以前可是完全不同了。”1982年出生的张坤小时候经历过用黄牛犁田,这些年来他见证了农机一次次更新换代。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已置办了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30多套,今年还新增了两套。因为农机质量好、效率高,他们还为周边的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广东。“我们通过抖音之类的平台发布信息,也有一些朋友介绍,合作社里忙完了,我们就去外地帮其他人耕田、插秧。”
两代人坚守乡村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论是陈颖还是其他年轻人,留在乡村从事农业,基本上属于子承父业。
时过境迁,父子两代的耕作方式大不相同,不过相互配合默契,干起活来也很融洽。“技术上肯定是我们好,但是说到田间管理,水怎么排、怎么引,还是老一辈厉害,经验丰富。”郑勇笑着说,他是在生产一线的农机手,父亲更像是坐镇后台指挥中心。而陈颖作为合作社的“领头羊”,也经常为老一辈的农户出主意。“比如说买化肥,他们只能记住商品名,买不到的时候会来问我,我是通过成分来判断,给他们建议。”
从这些年轻人的话语中,记者不难读出他们对自己实力的信心,不过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父辈的崇拜。“他们能早上3点多起来,到田里兜一圈,出去吃个早饭再回来干活,我们不行,那个时候还在床上睡大觉呢!”他们都承认,老一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加吃苦耐劳。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或多或少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看到其他农户过多使用肥料,导致土地肥力下降,陈颖带动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使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让土地越种越肥。“我们得把土地保留下来。”施肥、防治、技术升级……陈颖和这群年轻人一点点改变农业,他们也希望乡村能有更多改变,吸引年轻人回到村里。“教育和医疗要改善,这是我们最关心的,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愿意带着孩子回到乡村,希望未来乡村越来越有人气,越来越有活力!”陈颖说。(记者 蒋雅琛)
- 福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05-13 10:01:08)
- 福州荔枝比去年贵了 不过还没贵到网传的“70元一斤”(2024-05-12 08:33:51)
- 注意!马尾这个路口交通导改有新变化(2024-05-10 16:43:40)
- 鼓楼大凰山社区招募红色文化老兵宣讲队员(2024-05-10 09:19:42)
- “即日起,允许法国对华出口”(2024-05-08 14:54:32)
- 福州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8.42个月 持续做好优质住宅用地供应工作(2024-05-07 22:24:35)
- 个大!皮薄!汁甜! 长乐火出圈的“它”迎来丰收季(2024-05-07 16:22:01)
- 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免签政策延长至明年底 外交部介绍→(2024-05-07 15:52:46)
- 20岁的年纪,身体已经“稀碎”!专家:这些习惯会加速衰老(2024-05-07 10:21:13)
- 豪宅小区被外卖员吐槽“赔钱也不送”:感觉不被尊重(2024-05-07 09:04:5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