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法国式大学——福建船政学堂在福建马尾成立。学堂引进西方科技,推动交流互鉴,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当时的西方的军事科技、工业科技是通过法国人日意格把这些技术从万里之外的欧洲带到了马尾。
普罗斯佩·日意格生于1835年,1857年作为军事人员随法国海军来到中国。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与日意格等人在马尾建立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福建船政。海军学院船政学堂同步开始建设。1877年,日意格促成并安排船政学堂学生赴法国留学。
陈悦告诉记者,中国的第一批舰船设计的总工程师就来自日意格带出去的留法学生。
1867年至1874年间,日意格担任福建船政正监督,其间共督造出兵、商船15艘。合同期满后,日意格又留在船政工作一段时间,担任留学生洋监督,直至1886年病逝。
此后一百多年间,日意格连接起的中法情谊从未间断。
2016年,名为《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的展览在马尾船政后学堂内展出。为此,法国友人魏延年已经奔走了10年。
魏延年在日意格所著的《太平战争的日记》中初识船政学堂。2006年,魏延年来到福州,被位于马尾东江滨大道尽头的百年船厂所震撼。从此,他开始四处奔走,在全世界收集福建船政资料,掀起中法人文交流的又一高潮。
陈悦说,船政文化是中法两个东西方大国交往史上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记者:宓盈婷、林凯
编辑:吴炜玲、熊洁、郝瑞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