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哲:研发竹条精选机等智能设备 AI赋能“竹”未来
刘文哲(右)指导工人使用机器。
一根竹子砍伐下来到最终形成一块竹板,由于材质的原因,可比树木要难得多。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记者带你认识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福建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刘文哲。这位“90后”海归青年,带领团队研发了竹条精选机等一系列智能设备,使竹子变身竹板。
当遇上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传统竹加工产业也插上智慧“翅膀”,正不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以竹代木”这个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刘文哲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时学习的是人工智能专业。2017年回国后,他加入了福州本土科技公司——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一开始,刘文哲做的是算法研究。一次在聊天中,他的父亲谈及多年前曾委托广东一所高校,研发制作竹子精选设备,解决人工筛选竹子检测效率低、误检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最终没有成功。对此,他的父亲深以为憾。
刘文哲的父亲从事竹子加工30多年。从小耳濡目染,刘文哲对这个行业也有所了解。传统的竹子筛选主要依靠人力,工人每天要在强光下用眼睛来识别一根根竹条的几十种缺陷,再进行颜色分选,这是一项高度重复且耗精力的工作,不仅过多依赖人力,对工人的视力和经验也有极高的要求。
于是,刘文哲产生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把人工智能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他带领团队进行项目立项,开始研发。竹条的缺陷很多种,比如裂缝、虫洞、发霉等,每一种缺陷又存在不同的情况,这些刘文哲都要弄通、弄懂。他们走访省内几十家竹子加工厂,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个月,跟着工人一起分拣竹条,学习如何辨别缺陷,之后将收集到的各类竹条缺陷照片和信息,结合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训练模型。
“一开始觉得很简单,3个月就应该可以做出来,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刘文哲发现,从机械到算法,机器需要不断优化和打磨。经过十代迭代,2019年,竹条精选机实现量产。
以算力基础作为支撑,智能竹条精选机对一根竹条拍摄200多张照片,2秒钟就能全部识别出照片信息。一根根细长的竹条经过机器挑选后,自动对有瑕疵的竹条进行筛选、分类。一台设备能代替2名工人,每天的产能达到1.2万根,缺陷识别率达99%以上。
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福建省竹林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以竹代木”大有可为。刘文哲尝试着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深度参与竹加工产业。
刘文哲团队还自主研发了智能锯竹机器人、智能竹条捆扎机、智能竹条精选机、智能竹条上料机等设备,实现从单个设备到整条生产线的拓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记者 林铭/文 受访者供图)
- 北大校运动会现人工智能机器人 约80万一台(2024-04-25 15:52:18)
- 鼓楼鼓西街道趣味科普 带你探索科学奥秘(2024-04-24 16:54:09)
- 网民建议加大罕见病药品研发和引进力度 药监局回应(2024-04-19 10:57:20)
- 创建AI助手 解决医疗痛点(2024-04-18 08:09:45)
- 福建最新公布!晋安1家上榜(2024-04-17 16:16:49)
- 今年“福州工匠年度人物”26人入围(2024-04-17 07:37:22)
-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将上演“百模大战”(2024-04-11 09:31:35)
- 马斯克说AI很快就要比人更聪明,靠谱吗?(2024-04-11 09:12:34)
-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加码”(2024-04-11 08:08:32)
- 福州拟出台新政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24-04-09 07:51:5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