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日就是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这则喜讯从意大利罗马传来,全市上下一片欢呼。自此,福州开启保护与发展之路,让这张农遗“金名片”愈发闪亮。
相较于耳熟能详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晚。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截至目前共86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我国有22项,位居世界首位。
农遗十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成效如何?能够为全国乃至全球农遗保护带来哪些启示?即日起,本报推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周年”系列报道,深入挖掘该系统背后的历史内涵、生态价值,传承和弘扬凝聚千年智慧的农业文化遗产,并集中展示福州在农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记者 蓝瑜萍)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