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性鸟类:中华秋沙鸭
因身上两侧有鱼鳞斑,头上长着双冠羽,又名鳞肋秋沙鸭。它是第三纪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000多万年,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物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观鸟胜地:永泰县嵩口镇梧埕村
环境优美,生态优越,是福州最著名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
黄梁杰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眼下正是春暖花开、大批候鸟北徙的时节。近日,在嵩口镇梧埕村,护林员黄梁杰正头戴窄檐帽,身穿迷彩服,蹲守在树丛间,拿着望远镜,静静地注视着水面上追逐嬉戏的“国宝”中华秋沙鸭,记录下它们的行踪、数量。中华秋沙鸭近期结伴北迁,他们持续4个月的“护飞行动”也进入尾声。
“从去年10月17日发现今年第一只,我们今年共记录到28只中华秋沙鸭抵达永泰越冬,数量大大超过往年。”黄梁杰对记者说起了今年护飞行动的收获,在他的朋友圈里也记录了不少“鸭鸭”们的美妙身姿。
在7年前,对于护鸟这件事,黄梁杰却不以为然。“当时,村民没有保护鸟类的意识,树林间还常见捕鸟网、捕鸟夹。”黄梁杰说,他自己也做起养殖孔雀的生意,吃起了“文旅饭”。当听说有福州的摄影师长途跋涉到老家大喜村的深山观鸟,他更是认为这就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行为。
黄梁杰口中的摄影师正是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陈林。2016年,陈林带领团队进驻大喜村陈坑自然村,建设“鹇来谷”观鸟摄影基地,他也成了黄梁杰护鸟之路的“领路人”。
抱着好奇的态度,黄梁杰开始跟着陈林认鸟、拍鸟。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珍稀鸟类,包括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白鹇、林雕、白腹隼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看到这些小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也感受到护鸟这份工作的意义。”后来黄梁杰被选为嵩口镇的护林员,关停了自己的孔雀园,全身心投入生态保护工作中。“一般每天巡林不少于6个小时,有时一进山就是一整天,重点排查火灾隐患,严防电鱼、网鱼,同时记录野生动物出现踪迹。”
坚守在爱鸟护鸟第一线,黄梁杰和同伴们救助了不少因天敌攻击而受伤的鸟类。“我们在鹇来谷特意开辟了一间临时救助站,对一些受伤的小动物进行管护,帮助它们恢复。”黄梁杰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门外汉”变成了护鸟专家,也结识了许多国内的珍稀鸟类研究团队、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拍摄者。
近年来,大喜村持续做热“观鸟经济”,对村里的5个鸟类监测点进行升级,以打造“生态及儿童友好型社区”为目标,整合鹇来谷、小海狸、石探记等研学团队,持续开发生态研学、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休闲露营等特色乡村产业,推动实现爱鸟护鸟从娃娃抓起。(记者 叶欣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