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啥吐啥,厉害起来有时连水都喝不下……这种听起来令人十分痛苦的“怪病”已经折磨了王先生(化姓)大半年。
王先生今年45岁,家住福州,半年前出现进食后呕吐的症状,于是前往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考虑为慢性胃炎,在给予药物治疗后,情况始终不见好转。此后反复发作,王先生每次都要跑一趟医院,可是始终没有查出病因。
今年10月,经朋友介绍,王先生来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消化内科常务副主任孙莹博士接诊后考虑贲门失弛缓症,于是安排王先生完善钡剂造影等相关检查。
入院后,王先生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食管下段管腔逐渐变窄呈鸟嘴样改变,其余食管全程明显扩张。
孙莹介绍,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消化系统罕见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由食管胃交界处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
由于贲门部肌肉功能障碍,持续收缩痉挛的贲门部肌肉如同“紧箍咒”一般束缚着患者的食管,大量食物滞留在此,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经过全面评估后,消化内科陈武副主任医师为王先生施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
陈武介绍,该手术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技术进行肌切开的内镜微创新技术,已经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式,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腔镜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的弊端。
整场手术耗时50分钟,术后王先生安返病房,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目前,王先生已康复出院。
孙莹提醒,贲门失弛缓症不易发现,市民在出现间歇性的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等典型临床症状时,建议尽快至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当针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无效时,经胃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需提高警惕,考虑存在贲门失弛缓症,及时到医院完善其他相关检查,以进一步得到治疗。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