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2023-03-20 17:58:42来源:新闽清微信

“我们这个村叫洋边村,古建筑大概都是清朝年间的。”

“现在我们洋边差不多26代,大约有1400人左右。”

“出了十多个大学生,还有一个去国外留学了。”

......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眼前这处黄墙乌瓦,伴着宁静致远的乡土气息的村落,就是闽清下祝乡的“洋边村清代古建筑群”,它位于闽清东北部,下祝乡的西北方,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任何外界的修饰,只是安安静静的坐落在乡野风光之中,不争不吵、不骄不躁,仿若遗落在乡间的珠璧,寂静而又寥寂。

群山环抱,沿“洋”而居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洋边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村落旁边有一条“洋”,人们依“洋”而修筑房屋,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所以取名为“洋边村”。整个村子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有大片农田,由一条水泥路串联起与外界的联系。就在村子的入口不远处,始建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递进,便静静地矗立于道路右侧。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整个古厝群大约由13座建筑组成,但其中位于道路右侧的部分房屋已经毁于火灾,至今还留有黑色火烧痕迹。在2015年的时候,洋边村入选为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洋边村清代古建筑群”也因此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人们也开始加强对于洋边古厝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烟柳画桥,传“说”佳话

洋边村有一个一直流传的“蛤蟆石传说”,在村子的入口处原来有两块巨石突起,高大约七八米左右,两块巨石面对面挺立,遥遥相对,近看像两只蛤蟆在说悄悄话,远看像两个巨人站在溪流出口处把门站岗。

更为巧妙的是,每天晚上两块巨石自然而然拼抱在一起,巨石并拢,挡住了小溪流水,水无处可流,便囤积高涨起来,形成了美丽的蛤蟆湖晚景,每到夜间,大家散步至此便会听到蛤蟆唱歌。

突然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下了三场倾盆大雨,汹涌而至的洪水盖洋而下。这日溪水源头有一条沟龙出洞,伴随着一股污水奔腾至此,长达七八丈,也许是大树木也许是猛蛇,向蛤蟆石扑来,两块巨石被冲破,两只蛤蟆一命呜呼。

本来有两块巨石把守,为村里喜进添财的洋边村随着巨石破裂,风水也跟着散了,至今只能看到巨石底座古迹。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在蛤蟆石的溪流边,还分布着几株上百年的柳杉树。立于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些树木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有的100多年,还有200多年的。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立了保护牌,更好的帮助古厝原生态风光和建筑的保护与维持。

风帘翠幕,人“源”可期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听世代生活在洋边村的老人说:“这里的人最早是从山东慢慢迁徙、繁衍至此处的。在15世纪的时候祖先曾据叫据公,先迁徙至江西吉水县的八角井。然后在我们据公以后的第35世第六个孩子才来到福建,也就是洋边古厝的第一位先祖曾涛叫涛公,先是到了古田,然后第三代才来到洋边这里。”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放眼望去,洋边古厝建筑群保存的还算完整,泥土夯筑的外墙完好,黑瓦马鞍墙沿袭闽都建筑特色,置身其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与历史风韵,让人心神宁静,十分放松。据了解,洋边村发展至今已有26代,大约有1400人左右,曾氏一族还曾出过“文魁”,目前,这块御赐的牌匾仍悬挂于古建筑内。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如今,从这个古村落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有十多名,甚至有出国留学,青山绿水的生态涵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积极向好的人生态度,鼓舞着洋边村的每一位曾氏后人,同时他们也会源源不断的将“古厝精神”传达给大家。

正是春光最美时 闽清下祝洋边真不“厝”

春日来信,微风正好,阳光明媚。走!一起去洋边古厝感受人文的智慧与历史的结晶,亲眼目睹闽清古民居的卓越风姿吧!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