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视觉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2023-08-18 09:56:5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雷岩平 邱泉盛 王光慧 林双伟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石竹山。

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万千非遗瑰宝。持续千年的海上丝路始发港,蕴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成就了福清石竹山“梦文化”、南少林宗鹤拳、东张宋窑技艺等与海上丝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由海上丝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非遗瑰宝,美美与共。近年来,福清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从非遗“留下来”到“活起来”“传开来”,推动非遗瑰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与发扬,让海丝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福清佾舞表演走进三坊七巷。记者 石美祥 摄

多彩福清

海丝瑰宝光彩夺目

如果非遗会说话,总有些故事你想不到,也未曾听过。海丝非遗作为古代海上贸易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些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工艺,为后世留下了历史的“活字典”。

在福清海口,轻轻地咬上松脆可口、香酥垂涎的福清光饼,戚将军英勇抗倭的画面便会浮现在脑海里;在东张,能与古窑遗址“亲密接触”,近距离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陶瓷制品,欣赏跨越千年的制瓷画卷;在石竹山,拾阶而上,蹬道蜿蜒,祈梦一场……

“闻宏路驿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这是明朝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慕名游览石竹山后写下的游记。石竹山被誉为“祈梦的发祥与传承地”。

千余年来,动人的祈梦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为民消灾赐福的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组成的石竹山“梦文化”。石竹山亦成为广大福清籍海外游子慰藉乡思、梦圆故土的神往之地。

同样成为海外乡亲向往之地的还有南少林宗鹤拳发源地——镜洋镇西边村茶山自然村。

近日,记者穿过一片茂密的荔枝林,一座古色古香、红砖红瓦的建筑物在荔枝树掩映下映入眼帘,一代宗师方世培故居坐落于此,每年吸引着无数海外弟子前来寻根问祖。

佾舞,这个不为多数人知晓的舞蹈名称,随着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迎宾现场跳起的规格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四海。

这场在“陆上丝绸之路”起始地跳起的舞蹈与福清有关。佾舞在福清源远流长,清乾隆木刻版《福清县志》详细记载了官方集体传承佾舞的建制。北宋时期,福清籍乐师刘诜主持制订的《大晟乐》,对北宋佾舞的程式与动作加以规范,并流传至今。

福清共拥有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习俗、传统音乐、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祭祀信仰、文体技艺等方面,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不少与海丝文化息息相关。

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让非遗瑰宝光彩夺目。目前,佾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宗鹤拳、新厝伡鼓舞、石竹山祈梦习俗、词明线戏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方长灿展示宗鹤拳。

出圈海外

文化奇葩飘香丝路

海丝非遗如同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带领着我们回到古代的繁荣时代。非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智慧、技艺和传统,也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石竹山“梦文化”、黄檗煎茶道、宗鹤拳、佾舞、南少林武术、闽剧等非遗借助丝路,让一朵朵文化奇葩飘香世界。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将黄檗煎茶道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文化中的文士茶,以后又传到民间。至今日本各界仍将隐元禅师奉为日本煎茶道的祖师。

福清南少林武术是世界南少林武术(功夫)发源地,拳术种类、套路之多,名列全国前茅。数百年来,福清人曾沿着海上丝路将福清南少林拳传至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福清南少林寺重建以来,世界各国武术团体及个人来到福清寻根谒祖的不计其数。

在方世培故居,已呈不规则碎裂纹状的红地砖和陈列百年的“练功石”,仿佛看到方世培当年的练功场面。160多年前,方世培初创宗鹤拳,其后人与弟子开始对外传播,弟子遍布“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目前研习南少林宗鹤拳的弟子超百万人。

“佾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丝绸之路文化外交的先河。”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会长李宗霖向记者表示,佾舞周朝时传到韩国,唐代跨海到日本。目前佾舞在东南亚、日本、韩国、朝鲜都有传承。

2015年,福清佾舞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文化元素,应邀赴泰国、柬埔寨参加“中国福建周”和中国澳门“福建文化节”,开全国之先河赴境外表演“周礼佾舞”。2016年,该团再次应邀请,赴中国香港参加“福建非遗特色文化展演”,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如今,这些海丝非遗瑰宝,在本土开花留香的同时,也出圈海外,影响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宋代福清东张窑烧制的黑釉盏及其他陶瓷制品。

薪火相传

非遗传承开枝散叶

时光的长河里,有些东西被岁月轻轻拂过,渐行渐远,有些却在历史的镜头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持续千年的海上丝路始发港,蕴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它们活力犹存,不仅保留了文化本真的面貌,更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走在东张镇石坑村附近的山林中,裸露的土地中随处可见零散分布的黑瓷碎片,偶尔还能发现堆叠整齐的陶制匣钵。烧窑的痕迹、窑址的布局,透露出这里曾经的繁华。

千百年后,东张窑古瓷制作技艺得以延续。当地非遗传承人按照“东张本地陶矿原料、全天然草木灰釉水配方、古法柴烧工艺技术”的古法制烧工艺标准,完成了东张宋窑复原工艺的研发。

东张宋窑复原工艺,是福清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清市依托各类载体,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古厝、进文化场所,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步法要稳固……”在滨江小学宗鹤拳非遗传习所,福清市宗鹤拳协会会长方长玉每周都会向学员们讲解宗鹤拳动作要领。近年来,福清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办了宗鹤拳、佾舞、鼓舞、海族舞、南少林武术、提线木偶等兴趣班;组建佾舞队,成立闽剧兴趣班,设立古诗词吟唱兴趣小组,编排推广宗鹤拳操等,培育非遗传承的生力军。

结合非遗旅游线路,福清在一都镇东关寨、南岭镇食菜厝和新厝镇江兜村,开发了传统表演、民俗体验、手工艺互动、非遗衍生品等特色项目,实现非遗元素与村落、景点、民宿有机融合,加速形成全域“文化+”“旅游+”的非遗保护格局。

传承弘扬非遗,离不开场所、阵地发挥的重要作用。福清打造了一批非遗展示馆、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并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开设非遗公益课堂,为广大市民献上丰盛的文化遗产大餐。依托一年一度的“闹元宵·看民俗”民间民俗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等活动载体,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展示福清非遗文化内涵和风采,让非遗“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守护非遗,赓续文脉。福清通过“非遗+创作”“非遗+直播”“非遗+交流”“非遗+发掘”等,打造非遗传承保护新格局,使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活”下来、“传”下去,让非遗瑰宝传承发展,生生不息。(记者 雷岩平 邱泉盛 王光慧/文 林双伟/摄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福清:非遗瑰宝 美美与共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