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闽清实践
千年梅邑,东南胜地。漫步在闽清大地,35个民风淳厚、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中,133处历史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不仅焕发独特的光彩与魅力,也见证了闽清1100多年的建城史。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星罗棋布于崇山峻岭间的传统村落,面临资源难以集中、发展空间有限、难以集聚发展等发展瓶颈。如何下好闽清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这盘棋?近日,记者走进闽清县,探寻传统村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
连接六叶祠与宏琳厝的廊桥。记者 阮冠达 摄
串珠成链
规划美丽新村落
闽清,不缺少古厝。有“民间故宫”之称,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由女性独立主持建造的娘寨……一座座古厝,如同一颗颗珍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
而今,一条无形的线将它们一一串起,勾勒出新时代古厝保护的新蓝图——闽清着力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模式,化零为整,串珠成链,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连片保护利用,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古厝为核心,重点发展周边有价值的古厝、文旅资源,形成集聚效应。”闽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连片保护利用,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也可有效激发村庄活力,改善人居环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结合现有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与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闽清选择坂东镇、塔庄镇、省璜镇、三溪乡等4个乡镇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区域,涵盖新壶村、山墩村、宝溪村、王洋村、山边村、炉溪村、良寨村等7个代表性村落。
“4个乡镇共有12处传统村落,占闽清现有35处传统村落的三分之一,村落里有宏琳厝、娘寨等代表性古厝。”该负责人说,闽清将以宏琳厝等为依托,重点改造周边历史、传统风貌建筑,提升村内街道与立面,变“单点独栋”为“成群连片”;提升改造周边村落,围绕干线、公路打造线形传统村落示范点,让更多古厝真正“活”起来。
拔节生长
老建筑交到“新朋友”
青砖、灰瓦、白墙……坂东镇新壶村的青山绿水间,古老的宏琳厝静默伫立,一如过往200多年的时光。
在宏琳厝的东面,新时代的美景正悄悄地“拔节生长”:景区广场延伸至河畔、完成翻修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宽敞、新种下的绿草展现无限生机、一座近百米长的跨河廊桥基本建成、河对岸的六叶祠展新颜……以宏琳厝为核心,一系列改造提升项目火热推进。
“宏琳厝是新壶村的一颗明珠,但新壶村并不只有宏琳厝。”坂东镇相关负责人说,宏琳厝周围还有大波厝、玉丹厝等一系列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厝,以及隔河相望的全省最大古祠堂——六叶祠。
乘着连片改造的东风,这一系列古厝迎来抱团发展的全新机遇:玉丹厝等4座周边古厝被纳入改造提升范围,计划建成侨文化展馆;一道廊桥让隔河相望的六叶祠与宏琳厝变得触手可及;旅游集散中心即将建成,配合特色餐厅、露营基地、地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将全面提升旅游体验。
“集中改造完成后,宏琳厝及周边的六叶祠、玉丹厝等将作为一个整体迎接八方游客,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坂东镇相关负责人说,新壶村将以集中连片改造成果为载体,传承状元筹、祭祖、游神、书画传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俗风情,将新壶村打造成宜居兼具旅游休闲、观光、传统文化体验的中国传统村落。
新壶村的改造提升项目是闽清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工程的一个典型案例。据统计,闽清已批复项目58个,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6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完成项目清单中的传统建筑修缮工程。
久久为功
社会认领共建古厝
传统村落保护,离不开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如何引入更多力量,共同推进古厝保护?传统村落连片集中改造启动以来,闽清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着力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乡贤力量,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截至目前已撬动社会资金近8000万元。
“古厝保护资金有限,我们创新推出古厝保护认领机制,邀请更多企业一对一认领相应古厝,推进活化利用。”闽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闽清创新推出古厝保护认领十条措施,鼓励引进文化展示、阅读空间、工艺美术、民宿、餐吧、非遗民宿互动体验等业态,为古厝注入新活力。
“企业通过认领参与古厝保护,通过活化利用获得经济收益,政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实现古厝保护利用良性循环,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参与认领。”闽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闽清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村民筹集资金修缮宗祠及古厝,动员成立自治组织,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交流活动,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模式,在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同时,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
未来,闽清将树牢“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和“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理念,以传统村落为节点,串点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强化县域协同发展,形成坂东三溪、塔庄省璜等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出“古厝文化+生态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村落风貌打造”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闽清样板”。(记者 阮冠达 见习记者 傅亦静)
- 围绕“闽都文化保护与传承”市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开展“微协商”(2024-07-12 08:00:22)
- 学先进议热点 政协委员履职忙(2024-07-11 22:59:12)
- 在福州沈葆桢故居追寻两岸往事(2024-07-11 16:10:43)
- 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定居”福州(2024-07-11 08:20:57)
- 菲律宾反指中国破坏南海珊瑚礁,外交部驳斥(2024-07-10 16:19:51)
- 闽清举办耕读文化季活动(2024-07-10 11:42:40)
- 探访吉庇巷60号谢家祠:传承闽都文脉 追寻红色印记(2024-07-09 08:13:37)
- 闽清:铁皮石斛花开出“美丽经济”(2024-07-08 15:10:36)
- 闽清白云山 宛若仙境的所在(2024-07-08 15:00:05)
- 好热闹!九野小镇2024耕读文化季启幕啦→(2024-07-08 11:37:5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