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8件套文物被发现!国家文物局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新成果。其中,一号沉船始发港可能为广东或福建沿海前往贸易中转地马六甲,二号沉船可能在马六甲装载原木返回广东或福建沿海港口。
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介绍两处沉船遗址的考古成果。经考古调查发现,遗址保存相对完好,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瓷器、铜器、竹木器等构成。一号沉船遗物数量超10万件。
一号沉船核心区摄影拼接图
二号沉船遗址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
二号沉船遗物堆积
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
“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推测一号、二号沉船皆为民间私人贸易商船。”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一号沉船始发港可能为广东或福建沿海,前往贸易中转地马六甲;二号沉船可能在马六甲装载原木,返回广东或福建沿海港口。
“两处沉船遗址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尤其是一号沉船的珐华器、二号沉船的乌木,均是沉船考古的首次发现,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重要见证,为中国航海史、海洋贸易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宋建忠说。
今天,凝视着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如同打开了一个个封存百年的“时光宝盒”,讲述着先辈在风雨中的探索。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结果能水落石出。
(来源:闽南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