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座城只为它,非国有博物馆怎么玩?
核心提示
近年来,游客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打卡”博物馆现象屡见不鲜。据国家文物局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企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办博物馆。近五年,福建非国有博物馆增加25家,增长89%。截至目前,全省经过审批或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共47家,占全省博物馆总数的31%,藏品涵盖陶瓷器、漆器、拓片、民俗、根雕、革命文物、化石等,成为福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记者走进部分非国有博物馆一探究竟。
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一隅。
馆小而专
非国有博物馆一般馆藏规模较小,专注于某一领域的藏品,通过小而专、小而美的展陈,与游客分享收藏故事。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34号芙蓉园的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漆艺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该馆展厅内,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8000年大漆历史,还能知晓沈绍安家族史、沈绍安制漆技法,也能近距离观赏到不同时期漆艺大师们的代表作品。
在该馆举行的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上,新藏品——漆艺家沈克龙先生捐赠的一幅漆画作品《花事千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沈克龙于1964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壁画专业,职业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5月18日的捐赠仪式上,他表示:“通过捐赠,希望能将漆艺文化与更多人分享。”
“《花事千年》系列是沈克龙漆画创作的代表性主题作品,包含多幅作品,其中一幅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另两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执行馆长施丽玲介绍道,“此次获赠的作品,其展现的场景与博物馆所在地的园林景致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在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游客与漆扇作品合影。
在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游客们除了看展外,还可以跟着漆艺馆的老师现场学习漆扇制作。当体验者们看到一把把扇子在大漆的自由晕染下着上缤纷的色彩和图案时,赞叹不已。
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开办者个人收藏,二是公开信息中的他人捐赠。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的设立,源自于创办者林正佳对于大漆艺术的浓厚兴趣,馆中99%的藏品都是他的私人收藏。省内另一座备受青睐的非国有博物馆——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也是基于创办人吴经国的个人收藏创建的。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外景。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22家成员之一。馆内展出吴经国收藏数十年的奥运会相关物品和纪念品,包括奥运火炬、奖牌、邮票、徽章、纪念币、吉祥物等逾1.1万件。
走进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每一件展品都与奥林匹克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它们向游客传播着超越自我、奋发向上的健康人生哲学以及“更快、更高、更强、更自信”的奥林匹克精神理念。
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座“永不止步”题词铭牌吸引每一个到馆参观的游客驻足观看。
铭牌为三面等腰三角形,正面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亲自题写的“永不止步”英文,左面是该铭牌由来的中文说明,右面则是英文说明。铭牌正面“永不止步”题词上雕刻着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还有展翅高飞的白鹭,象征着厦门马拉松精神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件藏品,可谓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先生送给厦门市民的一份厚礼。”博物馆副馆长吴云介绍说,2005年4月,全球首个以马拉松为主题的雕塑作品——99尊马拉松雕塑亮相厦门环岛路,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选定其中两尊收藏于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2006年4月25日,罗格向厦门市回赠‘永不止步’马拉松群雕的英文题词,作为厦门荣誉的永久见证。”
2008年,博物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后,“永不止步”题词铭牌和99尊马拉松雕塑作品小样入藏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成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个窗口。
建馆者思
吴经国不是福建人。他祖籍苏州,1946年出生于重庆,少年时代在台湾生活,1988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吴先生之所以把博物馆建在厦门并把毕生珍藏分享给所有游客,主要是为了发挥厦门的地缘优势,促进海峡两岸的体育交流。”吴云告诉记者。
“奥运会是一个点,博物馆是一条线。这条线串起一个个点,让我们知道奥林匹克是怎么来的。奥运会有开始,有结束,但博物馆永远没有结束,博物馆其实就是一场永不闭幕的奥运会。”吴经国表示,希望通过博物馆中的这些藏品,让那些没有亲身参与奥运会的人也能感受到奥林匹克的精神和魅力。
雨田玉器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
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创办者都和吴经国一样,有着宣扬积极向上精神,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初衷。比如创办于2018年的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则是以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据该馆负责人介绍,馆内不仅展示了历朝各代的玉器,还收藏了历史悠久的金器、错金银器、珠饰品,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各个时期的玛瑙、琉璃等物品。
馆长雨田说:“独乐不如众乐乐。”他把每一位到馆参观的游客都当成是自己的好友,只要身在馆内就会热情地向游客介绍馆内的藏品。
他坦言,父亲是一名收藏家、企业家,起初收藏多为瓷器类,偶然间发现古玉器的文化信息量大、艺术美感高,便开启了古玉器收藏之路。父亲认为,高古玉器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他把对古玉器的热爱化为了沉甸甸的责任,故而这些年倾其所有收购古代玉器、珠饰品。
雨田玉器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
“中国的收藏家往往有这样的心态,年轻时希望收尽天下宝物,到了年老就揪心传承。作为一名资深收藏家,我父亲也在探寻传承之策。”雨田介绍,父亲认为创办博物馆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于是有了今天的这家博物馆。“建馆之后,我们又陆续收到国内热心收藏家和国(境)外一些爱国收藏家的捐赠,遂形成今天的收藏体系。”
雨田把他和家族多年精心收集而来的玉器陈列于博物馆,让“私家珍藏”变成“社会共享”,让海内外玉器爱好者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探索创新
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同属公益性质的对外开放机构,在“开放就是成本”的情况下,非国有博物馆时刻面临着工资、水电费、维护费等日常费用。
采访中,多家非国有博物馆创办人或管理者有着共同的担忧——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普遍单一,绝大多数由举办者提供,博物馆本身缺乏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难以长期稳定运营。这关乎着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
观众在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展示漂漆扇。
对此,一些博物馆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产品创新来打造“自我造血”功能。
“这两年,我们不断尝试文创开发,着眼于文物背后的故事、美好的寓意,开发出观赏性高、实用性强的文创作品。”雨田告诉记者,博物馆目前已开发出3个系列5个品种的文创产品,“在小红书上它们都成了爆款,但去掉设计、开模、宣推等成本,盈利还远谈不上。”他们还在现场开发了不少新产品与新体验,比如,游客观展后体验手工DIY来自千年的复印术——拓片,以及古法香牌制作,这些都深受游客欢迎,成为博物馆的增收点。
把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互补运用,是另一种探索。一个多月前,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文创联盟在福州成立。全省43家非国有博物馆与部分高校、企业缔结文创联盟。这一联盟将共同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助力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除了经济压力以外,由于缺乏符合规定的场地,民办博物馆的创办也不容易。
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办馆场所有具体的要求:不得使用饭店、民宅、地下室和其他不适宜办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设立博物馆,也不得租借其他博物馆作为办馆场地;申报人须提交公安、消防(住建)部门出具的办馆场所安全验收合格证明或消防备案受理凭证等文件。
“一方面,部分拟申报场馆存在建筑产权不明晰、展馆使用民宅或地下室等问题,依照国家文物局规定不符合申报条件;另一方面,许多有意向申报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的场馆因消防不过关、消防改造投入过高而望而止步,成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该局共收到非国有博物馆申请10余项,大部分都因为消防问题未通过备案。
此外,博物馆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开展。由于人员费用较高、资金有限,大部分非国有博物馆人才储备不足、研究能力偏弱,无法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与理论支撑,造成博物馆对藏品的阐释与转化能力偏弱,从而导致非国有博物馆在展陈、策划、运营、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受到一定制约。
针对上述问题,省文物局正在创新机制,赋予非国有博物馆更多的发展空间。据了解,该局全面摸排全省非国有博物馆申请设立备案需求,优先筛选、指导展品主题突出、场馆条件较好、运营情况良好、配备有消防设施的展示馆发展为非国有博物馆。积极发展“类博物馆”,鼓励将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探索将“类博物馆”作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孵化基地,择优支持2~3年内经营正常、主题突出、展览出色、活动丰富的“类博物馆”发展为非国有博物馆,进一步扩大福建非国有博物馆的规模。
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鼓励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探索建立“博物馆特派员”制度,利用国有博物馆人才、技术、管理的优势,对非国有博物馆进行帮扶指导;继续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升非国有博物馆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记者 郭斌 文/图)
- 名单揭晓!他们是福建“最美文物守护人”(2024-06-08 21:02:12)
- 福州第九批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公布 25家单位入选(2024-06-08 09:53:14)
- 福州市博物馆及所属馆所端午期间正常开放(2024-06-06 15:32:33)
- 来市博与“艾”相约 征集15组青少年家庭参与(2024-06-05 08:18:43)
- “读一本好书”活动举行 来福文化博物馆看孩子创作成果(2024-06-02 08:20:38)
- 福州持续打造林徽因文旅品牌 仓山可园将活化利用(2024-06-01 08:29:43)
- 南平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24-05-29 11:16:46)
- 数字峰会记者探馆|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2024-05-29 10:15:16)
- 福州“四普”培训班开班(2024-05-29 09:52:46)
- 福州市全国文物“四普”培训班开班(2024-05-29 08:15:4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