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福建人是法国国王的翻译,孟德斯鸠的“中国眼”
法国路易十四为什么钦点这个莆田人作为王室的翻译?法国人使用的第一本汉语字典从何而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
公元1679年,黄嘉略(原名黄日升)生于莆田县筱塘村。祖父黄江卿曾任御史,父亲是家中独子,常接济穷人。七岁时,黄嘉略丧父,母亲将他交给在莆田的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李斐理抚养。
李斐理请当地最好的老师教他中文,自己教他拉丁文、法语。后来,李斐理又把黄嘉略托付给巴黎外方传教会主教梁弘仁。
国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译官
1702年,梁弘仁奉命到罗马汇报礼仪之争的情况,顺带黄嘉略同往。1706年,梁弘仁完成任务后抵达巴黎,候船回中国,但因健康问题滞留巴黎,黄嘉略因此不能回国。
经法国王室学术总监向王室总管推荐,黄嘉略开始教法国人汉语,开始了他在巴黎的生活。此后,黄嘉略受聘为国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译官,任务是翻译传教士信函,整理皇家图书馆中文书籍,并翻译诸如天文学和中国经典著作章节的原文,编写《汉语语法》与《汉法字典》。
因其在翻译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的称号。
孟德斯鸠的“中国眼”
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孟德斯鸠创作出版了《波斯信札》一书,红极一时。书中主人公郁斯贝克便是以黄嘉略为原型塑造的,至少有五个地方直接描绘叙述了中国事物。
孟德斯鸠撰写出版的另一巨著《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直接引用黄嘉略谈话内容多达六次。不仅如此,孟德斯鸠成为与伏尔泰齐名的“中国通”,亦与黄嘉略分不开。孟德斯鸠多次笔录并将谈话内容整理成三次记录,最长的长达20页,后均装订成册,定题为“关于中国问题与黄先生的对话”。
黄嘉略参与编纂的《中国官话》
1716年10月13日,黄嘉略病逝,享年36岁。
黄嘉略当时仅遗下一堆文稿,虽未成书,但黄嘉略实际上已基本上完成了《汉语语法》的编撰工作,这是1714年应法国皇家文库之邀而著。这本书对于渴望了解中国的法国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直到1965年,法国学者艾丹妮完成了其博士论文《尼古拉·弗雷莱》(1978年出版),书中才对黄嘉略作了详尽的介绍。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