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2021-10-10 13:36:39  来源:新福建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仿佛“冰雕”群像,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真实的场景。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电影《长津湖》剧照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在福州有这么一位老人,17岁的她自告奋勇,随部队奔赴东北,参加从朝鲜前线回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曾为战士献血,救死扶伤……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云娥年轻时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云娥参军照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中间为吕云娥

  现在她仍坚定心中的信念,治病救人,扶贫助困,不舍昼夜……坚持义诊27年累计造福数万人次,她就是今年已88岁的吕云娥。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近日,新华社“中华好儿女”系列短视频报道福清市医院退休老医生吕云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她选择奔赴东北,在后方医院救死扶伤;离开后方医院后,她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在基层一线治病救人;退休后,她选择当一名志愿者,爱心义诊数万人次。她,就是今年88岁的吕云娥,选择在变,不变的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从医70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和人民医生,88岁的吕云娥用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与义务,被福建省志愿者协会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11076小时,曾获评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道德模范、福建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7年爱心义诊

  造福数万人次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退休前,吕云娥是一所医院的小儿科主任医师。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的她搬到军门社区,主动找到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要求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虽然已耄耋之年,但吕云娥耳聪目明,记忆力强,精神矍铄,社区常找她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吕云娥笑着说:“我脑子里存有居民们的健康档案。”

  她不仅义务为社区居民问诊,遇到困难群众还上门服务,并自掏腰包为家庭困难患者购买药品和营养品。社区居民廖大丰患脑梗,在家卧床休息,吕云娥听说后,上门为其免费就诊,并自费购买药品、营养品等,连续3个月每天上门为廖大丰看病、打针,直到他康复。有一次,吕云娥接到廖大丰妻子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自己喘不过气来,很难受。吕云娥赶到一看,廖大丰妻子嘴唇发黑,情况不妙。吕云娥立即打车送她去医院,经诊断是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接诊医生说:“病人情况十分危险,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云娥在鼓楼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义诊

  军门社区的大街小巷中留下了这位耄耋老人数不清的足迹,她经常背着药箱奔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高龄老人、特困群众免费看病、量血压,这一坚持就是27个光阴。本该安享晚年的她依然忙碌于行医问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晴天还是下雨,无论是老人、小孩,只要是群众需要,她都会亲自上门服务。

  群众心声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大夫是小儿科的专家,家里孩子身体不舒服我们都会找她帮忙。”居民徐阿姨找吕云娥看病已有十余年,对于吕云娥的义诊服务徐阿姨更是赞不绝口……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大夫长期无偿为社区群众看病,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老人小孩,只要居民需要,她都会上门诊病;我们遇到困难,她都全力解决。遇到家境贫困的群众,她还主动为他们购买药品,免费送。”

  群众困难记心头

  扶贫助困步履不停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云娥扶贫助困,签结对帮扶协议(左一)

  多年来,除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吕云娥还把她的“医者仁心”送往“结对子”的贫困户家中。吕云娥说:“社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结对子’的平台,让我们能为困难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每月寄500元生活费、为帮扶对象免费看病、自掏腰包购买药物……为了帮助他人,吕云娥倾尽全力,不求回报。“上一个帮扶对象不久前已经脱贫,我真替他高兴,我也能把服务重心转向下一名对象了。”

  自2001年7月军门社区成立后,具有较强民主意识和较高参政议政水平的吕云娥被群众推选为社区居民代表,她认真履行社区成员代表的职责和义务,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民意,及时向社区反映群众的呼声。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得知军门社区整合成立新图书阅览室,藏书不足,吕云娥将家中的图书无私捐给社区阅览室使用。

  对于社区建设与发展有何困难,群众有何诉求,吕云娥总是心中有数;对于社会各界的困难群众,她的援助之手总是时刻准备着。当得知社区整合后成立新图书阅览室,图书存量不足时,她立马回家和老伴商量,连夜将家中的藏书整理捐献给社区,确保社区群众能尽早在自己的图书室看上书;当社区建设需要资金时,她总是积极带头捐款;当从电视、报纸得知宁夏灾区人民需要帮助时,她就赶忙将家中簇新的衣服、毛衣、棉衣等捐了出去,并捐款用于灾区的重建。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吕云娥1954年入党,至今已有68年党龄,曾在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业余文艺代表队和队员们的集体合影留念。

  作为一名老党员,她的生活起居十分俭朴,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但却把无限的爱心奉献给社区的困难群众。廖大丰一家是社区的特困户,吕云娥主动要求与其结为帮困对子,每月从自己的退休金中腾出100元,资助廖大丰一家的日常生活。2003年10月中旬,廖大丰轻度中风因无钱就医,只能在家卧床,吕云娥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天夜里就上门为其免费打针、送药。连续二个星期,每天都亲自上门为廖大丰看病,直到他康复。

  社区特困户陈泰亦的女儿正在上中学时,经常缴不起各种费用,吕云娥了解这情况后就主动提出要资助陈泰亦一家。社区居民李星夫妻都是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其女儿李娜还在上学,无力缴纳学费。吕云娥得知情况后,在李娜小学毕业时,吕云娥主动承担起孩子之后的学费,一直资助李娜到大学毕业。她不仅资助李娜上学,还每月定期为李星一家提供经济资助,而且另外再掏钱给李娜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为了提高李星女儿的学习成绩,吕云娥把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老伴也拉了进来——让老伴免费为小李补习英语。她对李星一家说:“困难是暂时的,让我们一起去克服”。

  几年来,吕云娥先后与陈泰亦、廖大丰、林金金、杨祖红、李星等12户贫困家庭结为帮困对子,以微薄的力量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帮助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群众交口称赞,说:“吕大姐真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哪!”而她总是谦虚回应:“我夫妻二人都是离休干部,又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平日的生活节俭一点,就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

  吕云娥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受助者李娜就是其中一人。她如今也成为军门社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积极参加军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88岁行善路上不止步

  好家风在传承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如今88岁的吕云娥仍在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

  时至今日,吕云娥每周还会前往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吕云娥说:“作为一名医生,在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大家付出,让我非常快乐。”

  吕云娥常常会跟家人分享志愿服务的快乐,并带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吕云娥的丈夫吴章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吕云娥常常主动对邻居说:“你家孩子如果要补习英语,叫我老头帮你。”吴章培发挥特长,免费为贫困孩子补习英语。

新华社关注福州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关心群众健康和大家亲切攀谈中的吕云娥

  吕云娥的家人都很支持她做公益。老伴吴章培身体不好,当老伴生病住院的时候,20岁的孙子主动提出去照顾爷爷。当吕云娥要去帮助小区居民做医疗服务时,吕阿姨的孙子很支持理解,对她说:“奶奶去帮别人做点事情,自己也快乐”,他让吕云娥放心,他会照顾爷爷。

  “我是1954年入党的,没有党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发挥余热,尽己所能,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吕云娥

  吕云娥的善行善举感动了无数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她先后荣获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每次都将受表彰所得的奖金悉数捐出,由社区协助资助给辖区特困群众,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这些奖金发挥出更大作用,实现更高的价值。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行二十余载公益路

  倾心奉献不求回报

  医者仁心亦是大爱无疆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福州新闻、福州微文明、鼓楼微文明)

【责任编辑:卓德华】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