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时不等人,当前正值水稻“双抢”时期,长乐区玉田镇农户抢抓农时,在早稻收割后,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加紧进行晚稻插秧,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农机手操作插秧机穿梭在水田间。柯抒琳 摄
日前,记者来到玉田镇农户万继红的水田,只见农机手正有条不紊地操作插秧机,穿梭于水田之间,将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泥土。
“我们在玉田镇的琅峰村、坑田村、东渡村、玉田村共种植了276亩的单季稻、144亩的双季稻。早稻在7月1日收割完成,每亩产量约1300斤,这季的晚稻产量预计每亩1200斤。”万继红告诉记者。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万继红花费了许多精力。在农业种植上,他与时俱进,引入农业机械,不仅方便自己科学化种植水稻,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机插、飞防、机收、运输一条龙服务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支持。
今年,万继红还投入了60多万元引进近十台新设备,通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增加收益。目前他已拥有16台大型拖拉机、6台收割机、4台插秧机及运输车、36台旋耕机配套机具,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停放场地。
“以前都是传统的手工种地,现在打田、插秧、施肥等一系列作业都使用农业机械,高科技的种植方式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还能有效提高秧苗的成活率。”谈起从事农业的这些年,万继红感慨,科技的发展让他看到农业人的新希望。(记者 宋亦敏 通讯员 柯抒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