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校教师高展澍与长乐区收藏协会鉴赏委员会主任刘文平,根据当地人指引,在长乐千年古刹龙泉寺后山,发现巨幅摩崖石刻佛像。从体量来看,该摩崖佛像堪称“长乐唯一、福建罕有”。
经描摹处理的摩崖佛像照片。
巨幅摩崖佛像藏于密林深处,刻于一块巨石表面。由于年代久远,岩石风化较为严重,石头表面的凿痕已不清晰,若不细察,很难发现刻于石表的佛像。
高展澍与刘文平细致观察发现,佛像为阴刻,由佛坐像与3层莲花座组成,整体高2.65米、宽1.4米。佛像特征鲜明,头顶肉髻,双眼微睁,双耳垂肩,双手合十,双腿箕踞,服饰为内衬僧袛支、外加右肩固定式袈裟,衣袖自然下垂,尽显庄严。其下的莲花座为覆仰莲造型,细节丰富,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高展澍认为,如此巨幅的摩崖佛像,在长乐尚未发现第二处,在省内也比较罕见,堪称“长乐唯一、福建罕有”。
摩崖佛像的自然面貌。
关于佛像的年代,高展澍推断其可能凿于南北朝末期,距今约1400年。他指出,佛像的面部特征、服饰风格及莲花座造型均符合南北朝晚期的特点。
北京一名文博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他根据高展澍提供的照片,判断佛像可能出自明末清初,是南北工匠技艺融合的产物。他认为,佛像有着明显的明末清初南北杂糅风格,推测是清军入关后,北方工匠逃难至长乐后为龙泉寺所作。
值得一提的是,巨幅摩崖佛像所在地离龙泉寺不远。据《龙泉寺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承圣年间,是禅宗大师百丈怀海的出生地与出家地。怀海禅师在此创立了《百丈清规》,对后世佛教寺院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龙泉寺也因此成为禅宗的重要道场。
据了解,福州乌山、鼓山、城门山等处都有摩崖造像,但长乐这处摩崖造像体量之大较为罕有,无论该佛像凿于南北朝还是明末清初,都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记者 徐文宇/文 受访者供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