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岩晚钟”到“石萝烟月”,长乐石刻讲好长乐故事!
近日,长乐区文史爱好者在六平山发现“中黄庭”摩崖石刻,该石刻未在任何文献中有过记载,填补了长乐区金石相关史料的缺失,也为研究长乐区石刻艺术提供了新的文物史证。
回望历史,长乐在海滨的风雨中屹立,转瞬已是千年。1400年的建县史,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古迹胜景。在这些古迹中,长乐摩崖石刻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成为长乐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寒岩晚钟”到“石萝烟月”
日前,记者来到西关天王寺,寻访长乐区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寒岩”。“寒岩”摩崖字幅为楷书刻字,高3.5米、宽1.6米,字径150*120公分,由福建观察使杨发题于唐大中七年(853年)。
题刻字体磅礴,势如扛鼎,为长乐唐朝石刻之冠,不仅是长乐一千多年历史的绝佳见证,更生动地再现了唐朝文人旷达不羁的雄浑气魄,也正是因此,该石刻成为“吴航十二景”之一的“寒岩晚钟”,成为长乐的文化象征之一。
六平山的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众多、横跨年代久远而在长乐区众多石刻中脱颖而出。从太平桥循汾溪畔至山巅约2公里蜿蜒山路,题刻琳琅满目,照眼生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宋宰相陈合的“第一小有洞天”、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石萝烟月”、明吏部右侍郎郑世威的“洞天山斗”等,这些题刻无一不对研究宋明雕刻艺术及长乐区地方史发挥重要作用。
据区文物科工作人员介绍,长乐区现存摩崖题刻30余处(近130段),多为北宋以来文人墨客镌刻的游记、诗文、题字等,或咏叹山水,或歌功颂德。其书法也风格迥异,篆、隶、楷、行、草各体异彩纷呈,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宋、明、清历代名人蔡襄、苏才翁、李纲、林采、陈省、陈萼芬等人手书真迹。
保护利用
铭记历史沧桑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力量和灵魂所在,精神力量的培养将为蒸蒸日上的城市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加强对长乐区摩崖石刻的保护,正是长乐区坚持活化利用文物,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乐区大力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展示,不断完善摩崖石刻基础性工作,划定了摩崖石刻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线,建立数据库并定线落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控。
同时,长乐区加强对摩崖石刻周边环境整治,多次清洗保养维护摩崖石刻周边环境,清除摩崖石刻面层苔藓、地衣、结壳等,清洗六平山摩崖石刻群50多处石刻原有油漆描红,重新填色描红,对后董“震龙”摩崖石刻进行块石干砌挡墙加固。
近期,区文旅局结合梅花镇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又新公布了1处文物登记点,该点为梅花龟山摩崖石刻群(龙东石、雾隐、松风)。
继往开来
守护岁月留痕
长乐区将以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摸清全区摩崖石刻文物地理信息、保存现状等,完善数据库建设,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走访认证,积极进行文物申报,开展保护工作。
同时,长乐区着力讲好故事,组织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对长乐区摩崖石刻价值进行走访认证,积极强化对石刻文字的考释,发掘摩崖石刻文化内涵,从石刻出发,再现长乐历史,讲好长乐故事。
另外,长乐区还将积极打造石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为喜欢历史、书法和古迹的游客提供的专属定制线路,通过设置文物说明牌等方式完善旅游相关设施,活化利用长乐区摩崖石刻,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未来,长乐区将继续加强对摩崖石刻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从多方面切入,加强对辖区内石刻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
(记者 吕进)
- 多家新店入驻!福清这个网红街区快来打卡(2023-10-25 11:25:59)
- 纪念长乐建县1400年篆刻艺术作品展开幕(2023-10-25 07:55:33)
- “船政文化进奇台”系列活动启动(2023-10-25 07:43:34)
- 连江摩崖石刻 大半在青芝山(2023-10-24 09:15:20)
- 文艺表演、义诊义剪、宣传国防教育……鼓楼“花样”过重阳(2023-10-24 09:05:46)
- 全国五好家庭、市文明家庭郑启翔家庭:“宝藏老人”带动子孙做公益(2023-10-24 08:13:34)
- 仓山区“南台少年”绘声绘“社”绘地图 争做古厝主人翁(2023-10-23 15:48:04)
- 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2023-10-23 10:16:43)
- 鼓楼乌山摩崖石刻:源自盛唐时代 倾诉家国情怀(2023-10-23 09:41:51)
- 第二届海峡两岸“陈靖姑”信俗文化节开幕(2023-10-23 08:41:4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